体坛风云人物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候选:15人参与角逐

2012年11月26日13:26  新浪体育 微博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2012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评选初评工作已经启动。本次初评将涉及10个奖项,共有140个候选人/队进入名单。11月28日,30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评委将开始投票,每个奖项排名前五的候选人/队将获得提名。12月20日,全部奖项的提名奖名单将对外发布。

  明年1月19日,将进行最终的总评投票,每个奖项产生唯一的获奖者。评选结果将在当晚的颁奖盛典中对外发布。

  年度未名人士体育精神奖候选人(15)

  按候选人名字的拼音排序,先个人,后团队。

  毕首金

  毕首金是昆明市官渡区白汉场中心小学的体育教师。1984年,报考体院落榜后,考取了合同制教师。当时,作为合同制教师的他,每月工资不足20元。但他一干就是12年,直到1996年才通过考试转为了公办教师。

  初到白汉场中心小学时,毕首金发现,这里的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极度匮乏。他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体育教具。木条、旧轮胎、塑料瓶、废铁丝、pvc管……都在他的手里变成体育教具。多年来,他自制的体育器材多达102种、6006件,其中还包括36个发明专利品。据熟悉体育器材的老师估算,如果用这些堆满了3间房子的自制教具折现,金额将超过30万元。

  工作26年,毕首金的事迹传遍了十里八村。省市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科技兴乡突出贡献奖、农村体育教育改革排头兵、敬业奉献模范、教育功勋奖……毕首金的坚持为他赢来了厚厚一摞奖励。而他说,他还要用一生来回报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

  党琦

  34岁的党琦在中国铁人三项界小有名气,人称“党爷”。党琦小时候练过游泳,后来做过律师、当过空乘、学过表演,直到下定决心投身铁人三项。作为“东方红”铁人三项论坛的版主,党琦也是实实在在的“铁三”达人。他把训练日志与广大“铁三”爱好者分享,他还组建了业余的铁人三项民间团队,每周一次的团队训练已经坚持了7年。

  2012年6月10日,党琦参加了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困难的铁人三项比赛之一的“逃离恶魔岛铁人三项比赛”,在2000多位顶级选手参加的这项顶级赛事中,他获得男子30-34岁组的第9名,成为首位完成该项赛事的中国业余选手。

  邓克鹏

  今年57岁的邓克鹏是一名狂热的篮球爱好者。2009年,他在上海夺得“NBA”全国三分球大赛总冠军,同年赴美国洛杉矶参加了NBA篮球训练营,并现场观看了湖人队与小牛队的比赛。2012年,邓克鹏获得“NBA篮球国度”西安站三分球冠军。

  邓克鹏和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年轻时,他是陕西省武警总队的篮球运动员,退伍后,他是工厂篮球队的主力。现在作为公司总经理,他坚持每天练球三个小时。2009年从NBA篮球训练营集训回国后,邓克鹏在政府的帮助下,自筹经费组建了一支篮球队,并每年参与省内比赛。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给各行各业热爱篮球的中老年人一个平台,让身边更多的人可以体会到篮球运动带来的无限快乐。

  韩效良

  热爱花毽运动的韩效良,是京城花毽界大名鼎鼎的人物。妻子戏称他得了“毽癌”,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对花毽的痴迷,也印证了花毽运动本身的魅力。从2005年开始,韩效良迷上了花毽,他不仅自己对这一运动如痴如醉,还带头组织了的好几支花毽队。

  目前,除了在通州区有健身点外,他还在北京的四惠桥、星河湾、管庄、长营等地组织了健身点,加在一起的队友足有二三百人。韩效良希望树立一杆花毽运动的大旗,为大家提供更大的平台,并且依托这一平台吸引和教授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来练习花毽。

  在韩效良的世界里,上下翻飞的花毽已不仅仅是一项业余爱好,更是可以一种可以沟通情感、普及大众的健身方式。

  胡加春 

  胡加春是宁波大榭开发区巉头村的一名退休医生,今年66岁。作为海岛第一任赤脚医生,他身体力行,推动着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早在当医生的几十年间,胡加春就利用自己的知识,结合中﹑西医手段,教授当地居民锻炼和养身相结合的方法。从2011年退休后,他自费出资20多万元,购置各类乐器、道具,筹建具有大榭海岛特色的“鼓阁”、“抬阁”、“渔灯”、“秧歌”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民间体育健身队伍。截至2012年5月,胡加春组建的“海浪花”老年健身队伍已有功夫扇队、柔力球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伞子舞队等12支队伍,并且每周组织400多位老年居民参加固定演出。

  胡加春为大榭的老年文体健身活动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他不仅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丰富了当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还利用从医经验,向老年朋友讲解科学的健身方法,帮助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快乐,获得健康。

  姜兆菊

  姜兆菊今年69岁,是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她演过8年话剧,教了17年音乐,还当过8年服装厂厂长兼设计师。如今,她是北京“北新桥老年开心艺术团”的团长。这个60多人的艺术团成立于2000年,成员中最大的75岁,最小的也有50岁。姜兆菊的目的很单纯,就是要让更多的老人能在晚年生活得更健康、更开心。在这个艺术团中,姜老师集编、导、舞于一身,已经创编了50多套操舞。其中,健身球操不仅有欢快的节奏,还在舞蹈中设计了用健身球击打跳舞者不同穴位的动作,达到了舒心健身的效果。

  2009年,在韩国首尔“国际老人文化艺术节”上,开心艺术团的《西部放歌》获得最高特别大奖。而十几年来,开心艺术团先后获得各大奖项145个。姜老师并非只关注自己的团队,还办过40多期健身舞蹈培训班,为社区培养了一大批文艺骨干。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她的带动下,感受着健康生活的快乐。

  李为

  李为是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的老师,同时他还是学校轮滑项目的负责人。他的梦想就是可以将自由式轮滑推广到学校中去。在云兴小学,每个班级都拥有自己的轮滑球队,每周都有轮滑球的交流赛。为了培养孩子们对轮滑的兴趣,李老师和同事们下足了功夫。他们制定了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的科学训练计划,既让学生们体验运动的乐趣,又促进了他们的身心成长。通过轮滑,孩子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意志品质和团队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云兴小学在2012年轮滑运动30周年颁奖典礼中,获得“轮滑运动先进单位”奖,而李为也凭借着优秀的教学方式,获得了“轮滑优秀教师”的称号。

  刘英昌 

  今年74岁的刘英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批帆船运动员。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刘英昌作为国家帆船队主教练,带领4名队员为中国帆船角逐奥运赛场拉开了帷幕。现在,刘英昌作为青岛“帆船运动进校园”的总教练,又走进中小学,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习帆船。

  通过刘英昌等一代代青岛帆船人的共同努力,青岛已经成为培育帆船人才和吸引帆船爱好者的“帆船之都”。从少年时代到古稀之年,从运动员到教练员,再到退休后发挥余热,帆船运动和刘英昌相伴一生。

  廖锡荣 

  出生于深圳的廖锡荣,今年才21岁,但90后的他已经是深圳屈指可数的花式自行车高手。作为极限运动高手,他多次获得广东、深圳以及全国各类花式自行车比赛的冠军。2012年,廖锡荣获得了深圳市政府颁发的“阳光达人”称号。

  2011年,廖锡荣在深圳龙岗中心城组建了自己的花式自行车团队。他每周都抽出固定两天时间,义务教授爱好该运动的青少年学习。在他的带动下,该地区已经有100多名青少年爱上了这项运动。廖锡荣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深圳推广并普及这项运动,希望更多的人感受到花式自行车运动的魅力。而他自己,则希望成为中国第一批花式自行车职业车手,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刘竹荣

  今年56岁的刘竹荣被称为“太极老刘”,是北京陈式太极拳第三代大师田秋信的入室弟子。他在北京陈式太极拳玉渊潭站教拳,曾参与国际武术锦标赛开幕表演、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表演。

  老刘对太极近30载,善于学习,使太极传承中有发展,发展中有创新。和其他教授太极的人不同,老刘不认为太极只是养生晨练的手段,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参与的练习方式。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太极首先是武术,只有懂得技击含义,才能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奥妙。”老刘更看重学员的兴趣、特质及对中华武术的真正理解。他每天清晨五点半到上午十点,教拳不停歇。目前已有学员三百余人。他说:“我想以自己教拳的经验和体会,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希望陈氏太极拳健康地发展下去。”

  李雪峰

  李雪峰曾是一名摔跤运动员,退役后,他的梦想是“培养一名奥运冠军”。2000年,这位朝鲜族汉子怀揣对重竞技体育的不懈追求来到延边,继续寻找他的梦想。他用全部积蓄,在延吉市东部的农村开始了自己的圆梦之路。这一年,他在一座不起眼的四层小楼里成立了星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同年,州体育局成立了由李雪峰任教练的延边体校柔道队。从最开始的8名柔道学员,发展到现在覆盖射箭、柔道、拳击、摔跤、跆拳道5个项目的50余名学员。李雪峰一路走来磕磕绊绊,场地有限、条件有限、缺少经费使得这里的教练员已经换了几拨,但是学员们取得的各种成绩,以及实现向上输送优秀运动员的目标,让李雪峰一直坚持着。

  谈起今后的打算,李雪峰说:“继续努力培养运动员,为省和国家竞技体育输送好苗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我的梦想——培养出一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肖山

  肖山曾是前甲B球队江苏加佳的前锋,退役后考取了教练资格证。2006年,他放弃了在职业球队的执教工作,来到国家级贫困县——海南省琼中县,开始了女足的执教生涯。

  他从1000多个报名学生中挑选了琼中女足首批24名队员,其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13岁。过去6年,肖山和队员们经历了太多困难。队员没有任何足球基础,一切要从头开始。训练没有资金,他们要自己开荒种菜,捡破烂筹钱。这支队伍克服了来自各方面的障碍与阻挠,一度夺取了全国比赛的季军。而肖山和队员们的梦想,是“代表海南夺取全国冠军”。    

  足球,不仅为姑娘们赢得了荣誉,更改变了她们的前程。2011年,6名琼中女足的球员收到了海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在整体高考本科录取率只有10%左右的琼中中学,几乎是一个奇迹。在中国足球重新起步的今天,肖山的选择,应该赢得所有足球人的尊重。

  朱淑媚 

  今年76岁,身高只有一米五的朱淑媚老人是浙江一个普通老人。因为她对篮球运动的热爱,被人们称为“篮球奶奶”。每个月437元的生活费并没有阻挡朱淑媚对体育的热爱,每天出门锻炼,她先玩双杠,再爬杆,起码投一百次篮。她曾有过百发百中的纪录,看呆了浙江师范大学同场打球的大学生。

  2012年,关于朱淑媚的报道和照片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篮球奶奶”平凡的体育故事,打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张育军

  张育军,是深圳业余足球圈响当当的人物。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生病耽搁了医治,造成他右手的残疾。因为小时候上肢活动不方便,他经常赤脚踢柚子,从此喜爱上了足球。2003年,张育军看到富裕起来的南岭村人开始搞起篮球等运动项目,于是产生了组织足球赛的想法。从此,他将这项爱好融入到自己的生命。

  中国足球最低迷的阶段,张育军坚持出资创办了广东省业余足球品牌赛事——南岭“铁狼杯”。而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喜爱足球运动,他率先聘请足球教练走进校园,免费为更多的青少年进行专业系统的足球培训。

  经过10年的坚持,“铁狼杯”已经成为深圳本土足球赛的顶级品牌,成为全国业余足球界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比赛。明年,深圳铁狼足球俱乐部还将代表中国,参加五人制足球的亚冠比赛。从草根到职业,张育军走出的这条足球路,值得足球人瞩目。

  张云成/鲁伟聪

  张云成和鲁伟聪是父子俩,先后担任云南省大姚县处立里村的村长。这个村子地势险峻、 群山环绕。虽然景致优美,但是交通闭塞,几乎与世隔绝,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不过,父子俩却让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篮球村。

  50多年前,老村长张云成就想办法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并最终选择了篮球。最开始,他把破布裹成团,让孩子们投着玩。看到村里人对篮球有了兴趣,他又组织大家在农忙之后,打着火把修球场,并在1959年修成了村里的第一座球场。这个从未见过篮球的村子,从此有了新鲜的体育运动。村里的小学就建在篮球场边,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孩子上学。

  几十年来,他们坚信,没有文化就培养不出好人才,而通过体育,可以教育孩子。几十年的坚持,也确实印证了他们的判断。通过篮球,小村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通过体育,这座深山中的村落,拥有了与现代社会沟通的最好渠道。

  (新体)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