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国足[微博]可以轻易战胜日本;十年前,国足勉强还算亚洲一流;而在2013年6月15日,中国队在合肥1比5惨败泰国。在人家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前行的时候,我们却在不断后退。1比5,固然触目惊心,但是真正让人心惊的还是中国足球糟糕的后备力量。当卡马乔在中超赛场看了又看,挑了又挑之后,总还是在那些人中兜兜转转。当我们的国奥、国青和国少不断在亚洲赛场小组赛直接出局的时候,很多事情其实早已命中注定。
史上最差让人麻木
中国队已经连续缺席三届世预赛亚洲区十强赛,连续两届亚洲杯没能小组出线,最近一次主场作战的亚运会也无法小组出线。
从1974年中国队被接纳参加正式的洲际比赛开始,至今已有40年。前30年中国队一直是亚洲足坛不可忽视的力量。从1976至2004年的8届亚洲杯,中国队7次打进决赛圈,每次都打进淘汰赛,其中1次打进8强,4次打进4强,2次打进决赛。然而在2007年和2011年的近两届亚洲杯上,中国队均只获得小组第3名而提前出局。从1978年到2006年的8届亚运会,中国队5次闯进8强,2次进入4强,1次进入决赛。从参加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以来,中国队分别在1982年、1990年、1998年、2002年4届世界杯的亚洲区预选赛上进入最后阶段(俗称十强赛),然而从2006至2014的3届世预赛上,中国队都止步第一阶段的小组赛,无缘十强赛。
从这些成绩看,中国队成绩下滑趋势非常明显,以至于不需要太多语言去形容中国足球的现状。更糟糕的是,我们的后备力量也在亚洲全线溃败。
最近一届U23国奥队,2011年没能进入奥预赛亚洲区12强赛,是近30年来成绩最差的一届国奥。最近一届U19国青队,在2012年的亚青赛上小组赛三场全败出局,也是最差的一届国青。最近一届U16国少队,在2012年的亚少赛上三场皆平出局,是最差的一届国少。这几个数字前后的逻辑关系,让中国足球短期内没有突出的球员可供选择。
再看我们的中超赛场。虽然现在中超联赛打得风生水起,虽然现在恒大[微博]在亚洲也是数得上的强队。但是如果没有了那些拿得出手的外援,我们还剩下什么呢?2009赛季,射手榜前10位里有4名中国球员,分别是曲波[微博]、韩鹏、徐亮[微博]、姜宁[微博];2010赛季,前10位里有3名中国球员,韩鹏、杨旭[微博]、陈志钊[微博];2011赛季,只有2名中国球员,于汉超[微博]和郜林[微博];2012赛季,只有王永珀[微博]一位国内球员排在并列第11位。这组从4到1递减的数据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孩子们不踢球了
为什么我们的成绩从大差到小?为什么我们的本土前锋一个个消失?这些表象的问题背后的问题是,多年被荒芜的青少年培养。
在来到中国大半年后,里皮团队中的青训专家马达洛尼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中国足球搞青训的主观愿望是强烈的,但根本没有意大利或欧洲青少年足球的组织系统。没有像意大利的U15和U17那些级别的青少年联赛,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就像在意大利我们说的四线队、五线队联赛,在这里根本不存在。中国很多小孩的素质是不错的,从技术角度说是这样,但要成为优秀的职业球员,他们必须在竞技环境中获得成长。”
和马达洛尼先生的话对应的是中国越来越少的青少年足球人才。根据中国足协球员注册信息系统显示,在1990年至1995年间,我国参加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数量达到历史最高的65万人;在1996年至2000年间,降至61万人;2000年至2005年,急剧下滑为18万人;目前的状况更令人触目惊心,数据库中只有3万多人。
另一项数据是足球学校的数量,在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短暂的辉煌之后,如今也大踏步地后退,从鼎盛时期的4300多所下滑到20多所。越来越少的人去踢球,自然也就让中国各级国字号球队的选材陷入困境。就拿去年的U17国少队来说,当时这支球队首期组建时,适龄的注册球员仅仅只有51人,以至于应该是1996年出生球员为主的球队,主力阵容中却有一半都是1997年出生的球员,球队被迫以小打大。
基层教练你在哪里
另外,除了踢球的人越来越少,优秀青少年教练的缺失也成为中国足球的一大难题。
“好的球员就像是一盆青菜,你想要把它炒好,必须要有好的掌勺师傅,这个掌勺的就是教练,但是我们已经11年没有出过一个优秀青少年教练了。”中国足协负责青少年足球管理的唐峰[微博]说,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很多人不愿意当青少年教练,第二是目前在位的青少年教练根本得不到锻炼的机会。
除了地位和收入都不高之外,唐峰还道出了深层次原因:“就算有人义无反顾地为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去带青少年,那他可能也看不到自己的成果。带了三四年后就必须把队伍交出去,然后再从头开始,哪个教练不希望自己教出来的球员成才?日本虽然同样也是这种情况,但是能够保证青少年足球教练的社会认同感和经济收入啊!我们现在是一个都没有,谁还会来做?”
当没有人再愿意去为中国足球的基石去努力,青黄不接的中国足球能够呈现给我们的自然也只能够是现在这一番表现了。
本报记者 李立 J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