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足球新留洋时代:市场决定命运 推行欧Ⅱ标准(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5:49 中国足球报

  中国球员留洋不能急于求成和贪图豪门大牌俱乐部,这里面还有一层含义: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整体形象并没有在欧洲形成品牌,拜仁、汉堡、曼联等欧洲著名俱乐部即使把引援目标瞄向亚洲,首先考虑的也是日本、韩国、伊朗而非中国。上海申花队主教练吴金贵在谈到吉祥兄弟转会碰壁一事时,就暗示吉祥二人的处境与中国足球在亚洲的弱势地位相吻合,“现在欧洲俱乐部对于日本和韩国球员更加认可,相对来说我们中国球员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所以吉祥兄弟的留洋路会更加困难。”

  2003年8月,金志扬在接受《北京青年报》采访时,明确宣称“德国和英国足球都不太适合中国球员”。他认为,现在与四五年前相比,中国球员的留洋机会明显增多,如果不能有意识地进行方向性选择,就太可惜了。金志扬认为,英德式足球之所以不适合中国球员是因为它们太强调身体对抗了,对身体灵活的中国球员来说有些“不合拍”。当时,金志扬也提到了与德容非常相近的一个观点——“在中国球员的能力还达不到欧洲五大联赛要求的情况下,欧洲二流联赛应成为中国球员最现实的去处,“与其在五大联赛中挣扎,还不如先到荷兰、葡萄牙、比利时这样的二流联赛中去锤炼。不少日本和韩国球员走的就是这种‘曲线救国’的道路。”

  3、留洋者,都做了些什么

  自1998年以来,中国球员去欧洲踢球,只要是有过较长时间登场比赛机会的,回到国内都有长进,并且在都一定程度上帮助了

中国足球

  最突出的案例是杨晨。杨晨在赴

德甲法兰克福踢球前,在北京国安队并非绝对主力,甚至一度因状态等原因几乎沦为边缘人物。杨晨赴欧洲学艺,很多人起初并不看好,认为他的身体条件一般,速度也不是“快马型”的,在欧洲足坛很难立足。但杨晨通过几个赛季的顽强努力,不但让自己成为法兰克福的不可或缺一员,而且在代表中国国家队的比赛中渐渐成为实力派球星,在2002年世界杯前后,甚至成为中国人气最旺的足球运动员。

  与杨晨相类似的是邵佳一。由于北京足球在传统中就盛产中前场人材,邵佳一转会德甲慕尼黑1860队时也并非国安队中的紧俏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也更多局限于北京。但在德甲浸淫熏陶后再回到国家队,却一跃而在短期内迅速占据中场组织核心的地位。无论在哈恩时代还是朱广沪时期,邵佳一都是国家队前卫线的一枚关键棋子。

  难道是他们经欧洲锤炼一番之后的个人能力和技术水平真的脱胎换骨了吗?不是。用杨晨的话说,在欧洲踢球带给他的最大收获是“信心增强了”,欧洲的踢球经历,让他发自内心地明白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去投入比赛,而以前在国内踢联赛时,很多比赛的基本东西是并不明白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49,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