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新留洋时代:市场决定命运 推行欧Ⅱ标准(2)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06日15:49 中国足球报 | |||||||||
从年龄上说,留洋者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经国内联赛和国字号球队洗礼已经晓有名气甚至名气大噪,年岁已过25岁甚至超过30岁。第二类是在国内俱乐部效力时知名度并不高,但通过加盟海外俱乐部才声名雀起,董方卓就属于这类人。遗憾的是,在后一类人中,像董方卓这样生于1985年的年轻人如凤毛麟角,太少了。 中国留洋球员的“大龄化”现象已经引起业内人士的忧虑。杨晨、孙继海以及前中
2、在什么地方留洋 上世纪末,在中国足球留洋潮流刚刚涌动之时,在很多大腕球员心目中,能去欧洲踢球就烧高香了,几乎很少去想还要主动选择人家。1998年,在法国土伦杯赛上有出色表现的李金羽被法甲南锡队看中之后,几乎没怎么深思熟虑就以50万美元匆忙投奔过来。而2000年马明宇为了能穿上意大利佩鲁贾队的球衣,甚至宁愿主动要求在合同中降低自己的薪金。 但令李金羽们和中国足球都尴尬的是,他们二人在法甲和意甲正式比赛中的上场时间几乎为“零”。 近几年,中国球员在选择留洋的具体地国家和俱乐部时正日趋理性。孙吉孙祥兄弟二人去荷兰埃因霍温试训虽然已告失败,但其试训初衷却并非无的放矢。 在接受上海记者采访解释为何没有像孙继海、李铁那样把目标锁定英超俱乐部时,吉祥兄弟表示,英超太拼身体,太注重对球的追抢,而荷兰足球相对更讲究技术、配合和节奏,更符合吉祥二人的自身特点。 郑智的留洋也多少带有目标选择的理性因素。作为与孙继海、李铁同一届的国奥队选手,郑智出国的难度更大,因此“量体裁体”显得尤为重要。郑智的身体条件一般,但技术意识出众,因此他选择去英超为数不多的技术型球队之一的查尔顿试训,用意也是为加大成功系数。 尽管球员留洋的选择意识正在得到加强,但仍有一种来自专业领域的观点认为中国球员留洋的胃口太大,起点太高,过于好高鹜远容易导致半途而废。 2004年曾在中国国家队担任助理教练的荷兰人德容就认为中国球员在选择留洋目标时起点过高。他现身说法,称自己当年就是从业余俱乐部开始熬时光,并最终转会到当时荷兰两大豪门之一的费耶诺德的。德容在中国国家队执教将过两年,对一些中国球员的特点比较熟悉,他给立志去欧洲“留学”的中国球员一条建议——多去欧洲的中小俱乐部甚至是业余俱乐部踢球,那样才能够真正了解原汁原味的欧洲足球文化,也才能循序渐进地学会带有纯正“欧洲味”的足球功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