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特派观察员昨天将中超第28轮5场保级赛的监督报告提交给中国足协。报告内容主要是观察员从技术角度作出的赛况回馈,对比赛是否掺入消极元素暂无主观论断。舆论压力下,中国足协对流言蜚语包围的联赛焦点战给予高度关注,但在“弄虚作假认定标准”没有写入国内职业联赛规范的今天,怀疑和流于形式的监督并不能帮足球界捕捉到潜藏的毒素。没有司法介入,中国足协抗击“默契球”力不从心。
观察员只回馈赛况不作定性
10月12日,濒临降级的青岛中能[微博]主场意外地大胜连克上赛季中超前5名的天津泰达[微博],这样一个结果引起足球圈及舆论界对泰达公平竞赛精神的怀疑。而在前天泰达再度输给另一支保级困难户亚泰后,这种疑虑进一步加剧。
中国足协上周临时决定,特派5名观察员深入5场保级战赛场。对于这样一个举动,足协有关人士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解释说,“足协最起码要拿出一个积极的姿态,来回应舆论对职业联赛的质疑。指派观察员至少可以从心理上给可能心存叵测的人以警示。”然而这样一种姿态并没有阻止比赛“应验”预言。从昨天中国足协收集的5名观察员的报告材料来看,其反映内容更多限于技术层面,对于比赛是否存在弄虚作假或消极比赛没有明确论断。
全运会“消极认定细则”值得借鉴
北青报记者从足协竞赛部了解到,今年9月进行的辽宁全运会足球赛,组委会与中国足协联手推出了一套“消极比赛认定细则”,用以抗击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毒素”。竞赛部主任戚军[微博]对北青报记者解释说,“该规定判断全运会足球赛是否出现消极比赛的一个重要评判依据是,参赛选手做的技术动作是否符合足球的常理与规律。”
在全运会男足比赛中,辽宁队与上海队战平“挤掉”四川队,赛果与赛前外界的担忧相吻合,本场比赛也成为依据上述规则评判的首个案例。虽然调查结果并没显示双方有“默契”,但这样一条铁律无疑给整个全运会足球赛敲响了警钟。在此后女足U18年龄组别中,上海与辽宁两队的交手没有重复男足的“疑似问题”。
有人说,“有了打击的规章制度,谁还敢有恃无恐作假?”遗憾的是,中国足协虽依国际足联、亚足联有关精神对中超、中甲及各级联赛制定严格的规程,规程也明确“公平竞赛”的必要性,但对于假、赌或各类消极比赛并没有具体的认定标准。
足协“纰漏”给问题球生存空间
中国足协在具体工作中的一些“纰漏”,客观上也给“问题球”的出现提供了空间。比如,本应安排在8月进行的中能与泰达之战,因与啤酒节“撞车”而被推延到10月中旬补赛,尽管中国足协对此安排早在年初时就有预案,但由于补赛期恰逢保级战如火如荼之际,因此有圈内人士直言,“如果泰达8月份踢中能,我打赌他们不会踢成1比4,因为那时泰达也未脱离降级危险……”说到漏洞,不得不提及的还有10月15日恒大[微博]客战辽足的补赛。比赛当天,国足远征印尼,缺少国脚的恒大最终以1比1战平辽足。虽然3杆洋枪齐上阵,但试问如果众国脚增援,恒大没有赢球的把握么?一位中超俱乐部老总对此也表示,“辽足当时也在保级,所以这场比赛对其他保级球队来说也不公平。”中国足协内部也有人提出,如果在统筹赛程上能够充分预见各种形势,不要因恒大征战亚冠而过分搅乱赛程,或许关于泰达的疑虑便不攻自破。
点穴
喊打“默契球”不如修正“价值观”
很遗憾,当恒大即将登上亚冠之巅时,国内媒体体育版头条位置却被“泰达受怀疑”所占据。这不是泰达一家的尴尬,而是中超不被信任的写照。信任仅仅依靠喊打“默契球”换不来,职业联赛需要与之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关于真诚与远略。
细细算来,能引来外界对泰达质疑的比赛不过三场,分别是泰达与辽足、中能与泰达、亚泰与泰达。因为3场比赛都出现了高比分,3场比赛中泰达无论过程还是赛果与之前都判若两队。但这3场比赛里没有越过规则尺度,足协和舆论无从指认其造假。
泰达备受怀疑,其背后实际是中超联赛缺乏公信力。此时此刻,在司法介入足球监管举步维艰的今天,缺乏事实依据作支撑的指责,浮于表面的监督与提醒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外界对中超的不信任,当然也不能根除“假球、默契球”。
两年前,英超[微博]联盟废止了关于“不安排主力登场被视为消极比赛”的戒律,而日、韩职业联盟规则制定者从未预见“弄虚作假”。一位对职业足球颇有研究的专家这样评价,打击足球丑恶,关键要树立良好的足球价值观,当健康的、可持续的足球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时,无人处心积虑走歪门邪道。如果中超有更多的“百年鲁能[微博]”、永争第一的国安[微博],那么谁还在乎一场保级战的成败?
内情
假球正由显性转为隐性
中国足协在判定“假球、默契球”的问题上有心无力。除了因自身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外,还与部分客观条件变化有关。类似当年足球贪腐案中球员、教练、官员受人指使踢默契球的“显性造假”方式渐渐向以暗示为主“隐性造假”方式转化。
当泰达备受怀疑时,怀疑者及中国足协却不能理直气壮地站出来指认造假者。对此国内足球界有关人士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指责与怀疑需确凿证据作支撑,遗憾的是,无论辽足与泰达的比赛还是最近泰达与中能及亚泰的两场比赛,足协和各界都没有证据证实‘默契球’的存在。这一方面源于司法介入有难度,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足球造假的表现形式正在由显性转向隐性。”
足球系列贪腐案于去年审结完毕,假球案中大多以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得到明确的指示作假为特征。而据足球圈内人士透露,“打假球”的方式现如今并不如以往那般直接。比如,某一球队在夺冠无望、保级无忧的情况下,突然接到俱乐部“停发或暂时停发奖金”的通知,队员对比赛重视程度降低甚至消极比赛自然心知肚明;还有就是比赛双方之间并未明确“合作”,但其中一方却在未受对方请托的情况下保存实力,有圈内人表示“这便是为之后有需要的时候讨回人情做出的铺垫。”此外,一位浸淫足球界多年的专业人士还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国内某低级别联赛的一支强队在升级的关键战中踢得毫无进取心,一位队员赛后坦言,如果在原地踏步至少可以确保多拿赢球奖,升级后面对更强对手赢球奖很难领,还是“好死不如赖活”。
文/本报记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