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文/图:北京新自然环球高尔夫球场设计有限公司 总设计师 余钢
小到个人事业,大至国家发展,通向成功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2014年,中国高尔夫行业再度经历严冬,但假如我们因此便认为它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它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成长空间,那么,我们的目光必然是狭隘、局促的。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2014年里,中国高尔夫行业被许多负面新闻笼罩着。球场取缔、政策收紧、赛场作弊、打人等事件层出不穷——每一条新闻都让高尔夫行业的从业者们绷紧神经,仿佛人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不知它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落在自己头上。
于是关于“中国到底是否适合发展高尔夫”的声音再度弥漫。悲观者认为它与中国的实际国情不符,虽然高尔夫在世界各地范围内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中国它缺少必要的生长空间;而即便是乐观者,大多数人所想到的也只是在冬天来临时大家“抱成一团”,用“左右温暖右手”的方式来挺过这一轮寒冬,等待春天重回人间。
其实,“中国到底是否适合发展高尔夫”是一个伪命题。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中国高尔夫的行业发展遭遇到了诸多挫折,从显微镜的角度来看,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从望远镜的角度来看,这种挫折既是对过去中国高尔夫行业“野蛮生长”的一种纠偏;也是高尔夫在中国从弱小到强大所必须经历的风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借鉴国外高尔夫运动的历史发展经验、当下我国高尔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高尔夫将在国内哪些区域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这三方面来逐一论述,向每一位高尔夫行业的同行者们证明:在我国,高尔夫不但具备充足的发展空间,而且这种发展是历史前进、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高尔夫发展的成功样本:美国
美国并不是高尔夫运动的发源地,但这项运动在这个国家却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拥有众多的高尔夫球场和庞大的高尔夫人口。它已经成为现代的一个时尚符号,一个潮流风向标,那么,高尔夫这项运动在这个国家的发展轨迹究竟是怎样的?它对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又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呢?
文献中有记载的美国与高尔夫这项运动发生关系的最初时间,是1743年。这一年,有一套高尔夫球杆和几颗高尔夫球从苏格兰的雷斯港(Leith)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南卡州的查尔斯顿港(Charleston)。但又过了145年,直到1888年,第一座球场才在美国纽约落成,这座同样被命名为圣﹒安德鲁斯(St.Andrews)的高尔夫球场后来与其它五家球场在1894年发起并成立了美国高尔夫球协会(USGA),仅仅又过了6年时间,到1900年,美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便激增至1000家。而此时,距离第一座高尔夫球场在美国落成,不过短短12年的时间。
从1900年到如今,美国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共有三个高速增长期,分别是20世纪20年代、20世纪70年代以及21世纪初的10年。在1930年初,美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首次达到了5000座;到了1970年,全美的球场数量已突破了10000座大关;而进入新千年纪元后,2000年全美共有高尔夫球场15000余座,惠及高尔夫人口达到3000万众。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美国之所以能大规模兴建高尔夫球场的原因,是其秉承的私有化土地政策,任何人或单位只要有兴建球场的欲望,便可以购买土地,修建球场。而我国由于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因而大量兴建高尔夫球场便存在着天然的土地门槛。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大量高尔夫爱好者的加入,那么美国修建如此数量众多的高尔夫球场岂非自讨苦吃?另外,全美目前所拥有的20000余座高尔夫球场中,超过80%的球场是公众性质的,美国也是最早实现高尔夫运动平民化的国家。因此,美国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高尔夫国度,其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的繁荣和需要——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高尔夫这项运动,所以才促使大量的高尔夫球场被设计、建造出来。
那么,当我们对美国这三次高尔夫球场建造的高速增长期具体分析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美国迎来大规模投资建造高尔夫球场的热潮时,其国内经济亦处在一个高速发展、健康有序的环境里。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柯立芝繁荣”不但为高尔夫球场的建造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这将近10年的经济发展,为高尔夫运动在美国的盛行准备了第一批爱好者——他们是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及新贵,数量达到了100至150万人。据统计,从1923年到1929年,美国以平均每年新增600家高尔夫球场的速度迅速扩张。
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此时,中产阶级也首次以主力消费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他们的出现,让高尔夫在美国迎来了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据统计,从1960年到1970那年,美国的高尔夫球场以每年平均新增约380家的速度递增,到1970年年初,美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达到了10200座,这时美国的高尔夫人口数量也创纪录达到了1250万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公众球场在这10年中激增,公众球场的大量兴建,使中产阶级有机会以相对亲民的价格接触高尔夫这项运动。另外,美国一些州政府甚至立法规定,凡建造超过20000人居住的大型社区时,必须在其周边建造配套的高尔夫球场,否则该房地产项目将不被审批通过;为了鼓励民间投资建造高尔夫球场,美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将许多难以利用的荒废土地以极低的价格租赁出去用来修建高尔夫球场,待土地租赁到期后,政府再将土地收回并将球场改为公众性质的高尔夫球场,这从政策层面上进一步刺激了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这样既达到了国土整治的最佳手段,将大量的戈壁、荒滩、湿地等人迹罕至的地方加以生态利用,又将偏远荒蛮之地变成了人群聚集的休闲天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且还通过球场环境的保护,完全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像美国圆石滩高尔夫等600多家球场都通过了生态保护区“Audubon”国际鸟类保护合作资格认证,要获得此认证必须达到以下标准化管理:
1、 节约用水合理
2、 环境规划合理
3、 野生动物和栖息地合理
4、 化学制品使用及安全性合理
5、 水资源质量合理
6、 培训和改善环境合理
进入新千年后,得益于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6年开始实施的互联网经济,美国经历了一次和平时期最长的高速经济发展期,而这种经济发展的一个成果就是进一步壮大了美国各层阶级的力量,使他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来工作,而获得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同期,泰格﹒伍兹等一批顶级高尔夫球手的涌现,也吸引着更多的美国民众走向高尔夫球场。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0年,这10年中美国的高尔夫球场数量以每年新增400家的速度扩张着,截至21世纪初,全美高尔夫人口达到了3000万人——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1名高尔夫运动的爱好者。
国家 | 土地面积
(万平方公里) |
球场数量
(座) |
球场密度(座/万平方公里) | 球友密度
(人口/球友) |
美国 | 937.26 | 23000 | 20.06 | 10 |
日本 | 37.78 | 2500 | 66.17 | 8 |
中国 | 959.7 | 550 | 0.57 | 2600 |
法国 | 67.3 | 520 | 7.72 | 200 |
德国 | 35.7 | 630 | 17.64 | 190 |
英国 | 24.4 | 2600 | 106.55 | 53 |
意大利 | 30.1 | 300 | 9.97 | 1000 |
巴西 | 851.5 | 180 | 0.21 | 500 |
加拿大 | 998.5 | 2100 | 2.10 | 7 |
西班牙 | 50.6 | 220 | 4.34 | 390 |
看完以上这些数据,再对比中国过去30年的高尔夫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我国的高尔夫球场兴建速度也与经济发展态势吻合——经济发展迅猛的地区,往往也是高尔夫运动发达的地区。
再看看世界经济十强的高尔夫发展(如表),我们可以得出,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财富积累到一定水平时,高尔夫运动的兴起是必然的,在中国它既是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未来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也是逐步老龄化的中国人要面对的一种健康的户外运动,它有着强度适中,男女老少皆宜,有着极其丰富的情操和乐趣。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剧烈运动,如足球、跑步、爬山等,特别是高端和高龄人群,除了运动之外,它也是极好社交场所,世界高峰会议、亚太经合等会议中高尔夫也是列入会议议程的一项活动内容,据统计,全世界商务、贸易成交量的30%是在高尔夫球场达成的协议。
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来看,投资经济和外贸经济将会放缓,内需经济将会大力发展,因此,休闲产业也会在中国迅速兴起,高尔夫一定也是启动内需的一个热点。所以,如果我们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角度来判断高尔夫在中国存在的是否合理,那么这个答案将非常清晰——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们还可以用另外一种道理形式来阐述——我们的住房。
在经济条件不够好的时候,我们大都居住在类似宿舍的地方,此时住房仅能满足遮风挡雨,提供休息空间的基本需要,房屋内没有独立的厨房与卫生间,更提供不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当经济有所好转时,我们开始进入商品房时代,此时的住房条件比宿舍时期有了很大的提升,人们不但拥有了用来休息的卧室,而且厨房与卫生间也不再是公用型;再往后,随着经济生活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住房又有了更高的需求——我们还希望在自己的房屋内拥有会客、娱乐的空间,当这一需求被满足后,紧接着我们又对居住的社区产生需求,我们希望社区能提供超市、医疗、教育、餐饮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当这一切达成后,社区所处的周边环境是否绿色、环保又被提上了日程——这就是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一系列变革,它虽然不是一蹴而就,但这种变革的脚步从未停止——同样的道理,在过去经济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时,人们的运动、休闲方式也相对单一,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运动足矣;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龄球、网球等体育项目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只要这种经济发展的脚步不停,只要人民生活的水平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中,那么中国普及高尔夫这项运动将是一个必然到来的结果——特别是当高尔夫被列为2016年奥运会项目以后,它的运动理念将进一步深入推动,它的体育运动项目将以一种更高级表现形式出现。中国作为世界政治、文化和经济的领袖,必然要融入世界,引领世界,作为国际的火车头,反对高尔夫运动和行业发展显然不是政府的初意,规范发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在中国,高尔夫这项运动虽然在近期遭遇了不少挫折,但其发展的历史前景是光明的。
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上一节我们通过分析美国的高尔夫运动发展历程,得出一个结论,暨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是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在我国,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也将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但是,如果比对过去这几十年高尔夫项目在我国所遭遇的实际情况,似乎这种结果又显得不那么必然——政策的限制、民众的质疑、大量的负面新闻充斥耳间。高尔夫果然能在中国复制美国的成功模式吗?
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我们就要来看一下在当下的中国,高尔夫究竟面临着哪些问题。
第一,政策的限制。政府出台止建高尔夫球场的条令条理已不止一次,很多人单纯的把这种政策的限制解读为政府对这项运动的不支持。那么,政府对待高尔夫这项运动的真实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看三件事情:第一件,1978年,时任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廖承志在会见日本客人时就提出,中国将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以修建高尔夫球场的方式来招商引资;第二件,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将中国自主生产的一套高尔夫球杆以“国礼”的形式赠送给了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三件,2014年APEC会议,政府将它的举办地放在了怀柔雁栖湖,并在那里新建配置了一个高尔夫球场。
从上述三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对待高尔夫运动的态度绝非是不支持的,而是“有条件、有方式”的支持。这种条件与方式也很明确,暨不能违反我国的土地政策、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能起到确实的帮助作用。但是我们回顾过去三十年中国所建造的高尔夫球场,会发现它是以一种“野蛮生长”的方式来完成的——我们完全没有以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待如何发展高尔夫这项运动,简单地把其归结为市场行为——我觉得这片土地很好,我要在这里修建一座高尔夫球场——这不但违背了国策,也极易造成社会矛盾。因此,政府数次出手干预高尔夫的发展,也就不足为奇了。如今政府关停、取缔了一大批高尔夫球场,这虽然是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发展的一大损失,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这对未来中国高尔夫走上健康、正确的发展道路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高尔夫在中国过去30年所走过的“不计后果、急功近利”式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将到此为止,随着政策调控、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中国高尔夫将开始一个规范、有序的发展时代。
第二,民众的质疑。高尔夫之所以在国内不受大众欢迎,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民众认为高尔夫是一项富人运动,并且这里容易滋生腐败、存在钱权交易等违法行为。这种观点既是对高尔夫运动本质的误解,但也是当下存在的客观事实。因此,如何能让高尔夫这项运动降低门槛,并杜绝腐败行为,是整个高尔夫行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消除这种质疑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但如果我们不行动起来,那么这种质疑便会永远存在。
第三,负面新闻。正是因为高尔夫球场的建造出现了“令行不止”的局面,以及客观事实中也存在部分以高尔夫运动为媒介进行钱权交易的现象,关于这项运动的负面新闻才时时见诸报端。这更需要我们在发展高尔夫项目时,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范我们的经营模式,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这项运动真正在国内的普及、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综合上面三种现阶段发展高尔夫运动做面临的问题,我给出的建议是:“听党指挥、规范经营、弘扬正气。”——听党指挥,意味着在今后发展高尔夫项目时,要有大局观,切实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考虑项目用地的可行性;规范经营,意味着在球场运营时,我们也要杜绝各种不良现象和违法行为,用实际行动来打消民众对高尔夫的质疑;弘扬正气,意味着我们应践行高尔夫运动的本质,还原它“阳光 、绿色、健康”的本来面目,使得高尔夫在中国民众中获得正确的舆论空间。
球场应该在哪里建?
在我们既然谈到高尔夫在中国适合规范发展,高尔夫要与世界接轨,高尔夫产业要缩小与世界的差距,高尔夫要实现平民化,那就应该有更多的场地来满足。在解决了高尔夫发展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后,我们接下来需要探讨的,就是我们未来应该到哪里去建球场。
我认为,中国高尔夫球场未来应该在以下三种地区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一,在经济发达、民众富裕的地区建设球场。
如前所述,通过对美国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历史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尔夫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是与经济发展成正比的,经济越发达的地区,高尔夫人口也越活跃。有关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日本的高尔夫发展中窥见端倪——日本目前拥有大约2500多座球场,他们绝大多部分都分布在东京市周边,因为这里是日本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高尔夫人口也最多。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建造高尔夫球场,不但能有效迅速普及高尔夫运动,同时也是实际的供求关系所要求的。有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四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保有的球场数量方面得到同样的印证。
第二,在需要发展旅游的地区建造球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从初级的观光旅游方式,提升到观光、休闲、运动、度假结合的高级方式,以高尔夫为目的地的旅游方式如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接纳、认可。旅游市场也正从昔日的景点游向文化游、健康游、绿色生态游过渡。高尔夫作为高端旅游市场的产品,不但能为旅游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而且作为旅游本身,高尔夫也承载着享受高端生活方式、度假休闲的功能。我国海南省政府提出要将海南省打造成为“中国高尔夫旅游目的地、世界高尔夫旅游圣地”这一目标,也正是基于此点提出的。类似海南同样在大力发展旅游的省份可以参考海南省政府的做法,不妨将高尔夫作为一张旅游新名片,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球爱好者。
第三,在需要改善环境的地方建造高尔夫球场。
中国虽然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适宜的农田用地和建设用地并不多,而大部分地是属于未利用地,未利用地可理解为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冰川及永久积雪地等。这些地不但不能创造经济价值,而且还对当地及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十分不好的效应,带来风沙肆虐、水土流失等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我国未利用土地约300000万亩,占我国土地总面积1426000万亩的21%,若除去其中70%干旱少雨严寒完全不能利用的之外,则剩余30%未利用地约90000万亩可以改造为再生开发土地,若将其中1%即900万亩来建设高尔夫球场,则可作为今后高尔夫球场建设的潜在发展场址平台。这些土地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063%,若按每座球场占地1200亩来计,则可建设7500座高尔夫球场,以目前发达国家经济水平的球场和球场占地比例为参考(美国球场占国土总面积的1.61%、韩国球场占国土总面积的1.37%、日本球场占国土总面积的5.3%)显然我国今后建设7500家球场是能够满足土地的需求和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的。由于未利用地的地质、地貌状态较差,在这些地区修建高尔夫球场时,不但能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保持水土,而且同时也可“变废为宝”,让荒废的土地利用再开发产生价值。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将大量荒废的土地(滩涂地、垃圾填埋场、废弃军事基地等)修建高尔夫球场,不但减少了政府治理荒地的开支,而且为改善当地自然环境起到了非常好的效应。我国西南、西北等地区,存在大量喀斯特地貌土地及荒漠土地,如果能在这些地方修建高尔夫球场,那同样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同时,多变的地貌风情也会让设计师有更大的想像空间,让高尔夫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自然新颖。
高尔夫作为一项在全球受到喜爱追捧的体育运动,代表着更健康、更富足的生活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国家高尔夫运动展开的程度是否广泛,间接也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富裕。中国作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比以往有了巨大的提高,高尔夫球场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才得以重新出现在华夏大地上——未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进一步富裕,高尔夫运动也必将在中国发展壮大。因此,虽然目前看起来似乎我们正经历着一段低谷时期,但我们坚信,只要我国的经济增长不减速,只要人民生活水平处在不断地上升中,那么,高尔夫在中国的普及与成长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当然,在那之前,我们也必须要面对历史,勇于改正过往发展中所犯下的错误,只有这样,中国高尔夫的未来,才会是一片光明。
——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