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早接触高尔夫[微博]的一代;
直到今日,他仍喜欢别人在介绍他时强调这么一句:“当年梁文冲[微博]是他的手下败将”;
他热衷并钻研教学,却在不惑之年后才拿到“全国十佳教练”;
他有很好的机会成为传奇,可现实的磨砺让他归于平凡;
他是孙鹏,为中国高尔夫建立秩序出过力却又逐渐边缘化的那个人;
他仍在为生活前行
(文/本刊记者 刘再鸣 卢晓 王昊 实习记者 冯喆)
河北往事
上世纪80年代初,位于石家庄的河北体校走出了三个影响中国球类项目的人物。
这三个人是一个院儿长大的孩子,他们一个叫符宾[微博],一个叫马健[微博],一个叫孙鹏。
符宾,后来成为中国男足最优秀的门将之一;马健,中国篮球最西化的人,永远的浑不论;而孙鹏,大部分中国人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在1985年东渡日本之前,孙鹏一直跟马健在一起,两人过着“住在我上铺的兄弟”的日子,接受专业的篮球训练,目标——河北省队。
那时的孙鹏,还不到16岁,身高达到1.78米,比马健还猛。体校的人更看好孙鹏的发展,而不是日后留美的马健。
但1984年秋天的一次选拔,改变了孙鹏的命运。
“那时候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高尔夫。有一天体校来了一伙人,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包括体能和身体协调性,还让我们每人拿一根一米多长的杆子抽打一颗小白球。”孙鹏回忆起第一次“打球”的囧。
在短暂的练习之后,测试正式开始。“测试场地是河北体校的田径场,正规400米跑道的大场子。我们每个人有三次机会,将小白球从150米之外的草地打到扔铁饼的那个圈子里。现在想想,那个圈子就是果岭。第三次击球,我把小球打到了圈子里。所有人都很惊讶,我自己更觉得不可思议。”说到这里,孙鹏略显黯淡的眼神瞬间明亮起来,他至今仍对自己当年不经意所展现出的天赋感到惊讶。
但在当时的领队老师崔志强[微博]看来,孙鹏在选拔出的10个人里并没有显得特别突出。他指的是打高尔夫的天赋。
崔志强回忆起当年的往事:16岁的孙鹏个子很高,那时就差不多长到了1.8米,在一起去的孩子中算是身材比较出众的。但是,日本教练认为,当时去日本的10个人里面,孙鹏属于比较没有高尔夫天分的一个。在日本教练眼中,孙鹏和另外一名球员在身体协调性等方面较为平庸。
男怕入错行。对当时只有16岁的孙鹏来说,东瀛之行不知是错是对。
东瀛Style!
1985年7月5日,孙鹏跟着“大部队”到达了日本大阪机场。“一走出飞机舱门,大家眼前一片白晃晃的闪光灯。看来他们(媒体)早就知道我们要来的消息。日本媒体效率很高,我们刚走进大巴,电视已经开始播放我们下飞机的录像了。”至今,崔志强对迈出国门的那一瞬仍记忆犹新。
初到大阪的孙鹏并没有表现出太多不适应,只是这里没有他爱吃的馒头,顿顿都是米饭。
孙鹏家境不差,在20世纪80年代算是条件好的。但正是这种优越,让年仅16岁的孙鹏还不知道“饭碗”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一定要像打好篮球那样对待高尔夫,这是一个专职运动员的本能。
在滋贺县的高尔夫球场练习了大概一个月左右,不起眼的孙鹏开始展现实力。
在一场测试赛中,孙鹏7个洞打了39杆,而那7个洞的标准杆为28杆,初学高尔夫的他只多出了11杆。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在10个中国学生中也是位居第一。自认天赋不错的程军和吴相兵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孙鹏不经意的“一鸣惊人”引来了当地媒体和日本专业高尔夫媒体的竞相报道。球场一位叫松井的高尔夫前辈也经常看孙鹏打球。“孙鹏打得很好,我看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职业选手。”松井前辈当着中国学生的面大声夸奖着孙鹏。
但松井在孙鹏平淡的眼神中,看不到运动员该有的野心。“也许是这个中国人年龄太小,他注重的还只是技术。”爱才的松井只能这样想。
镜头转至十几年后的北京。孙鹏、范越,还有一个叫奈须的日本人相约在北高打了一场球。
“记得那是1999年,孙鹏当时是北京的‘高尔夫一哥’。由于我们接触得多,我对他的技术特点十分了解,在很多时候我还会受到他球风的感染。一天,我、孙鹏和一个叫奈须的日本人一起在北高打球。”范越仍清晰地记得那场让他“真正认识”孙鹏球风的球局。
“奈须那时是北京地区日本球员中水平最高的,他曾经拿过日本关东地区业余比赛的冠军。当时我的球技也不错,单差点。所以,我和奈须跟孙鹏平打,并且都打职业Tee台,此外,我们还赌了一点小钱——100块。前九洞,我、孙鹏、奈须的成绩分别为36杆、36杆、41杆。最终,我和孙鹏打平,同为72杆。奈须则以81杆输给我们。通过这场球,我发现孙鹏打球时的心态还是有点紧,不狠。他的性格不够硬朗,绝对不属于球风强硬、霸道型的球员。也许正是球风偏软这一点,对他日后球技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一点制约。”不温不火,不紧不慢,范越和松井都发现了孙鹏的这个性格特点。他们真的希望孙鹏能够再狠一点,再争强好胜一些。因为即便再优雅,高尔夫也是一项竞技运动。
但他们做不了别人的主。
北京传奇
在滋贺县的高尔夫球场,孙鹏过了几年无忧无虑的“高尔夫生活”。相比在球场的“半工半读”,当“结业”的那一刻到来时,孙鹏等人真的要面临“找饭碗”的问题——他们是大人了。
1988年7月5日,经过两天的海上颠簸,载着中国高尔夫第一代希望之星的“鉴真号”海轮驶入上海港。休整3个月之后,孙鹏进入深高工作。
但在深高工作似乎并不是孙鹏“东渡日本”所想要的结果。按他自己的想法,“我觉得自己的高尔夫水平还很有限,我想继续学习,当时很想再去日本学习高尔夫”。但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孙鹏的第二次“东瀛之旅”没有成行。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孙鹏没有像程军、吴相兵、刘国杰那样继续在南方高尔夫沃土上生根发芽,他反而选择回到相对“贫瘠”的北方发展,进入中信集团。
这是一个当时让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在那个年月,放弃南方,对高尔夫球员来说即是放弃了惟一可发展的机会。尽管孙鹏还会在冬季到南方训练,但他的人生轨迹已经与之前所设定的目标,渐行渐远。
北方人恋家,孙鹏有点豁不出去。他过于保守的性格也并不适合去过那种有点闯荡、有点冒险的生活。这是在与孙鹏的老熟人范越的谈话中得出的结论。“孙鹏出身干部家庭,他那时还有选择生活的余地。但那些条件不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许会超越他。因为那些孩子什么都没有,于是就会不断地去冲去抢。而孙鹏一开始所处的台阶就高,他是从这个高度慢慢向上爬。而下面的人为了超越他,是一步两个台阶三个台阶地爬。”作为曾经的合作伙伴,范越很清楚孙鹏的性格。
离开深高后,孙鹏一直把自己定义为“当时惟一的北方高尔夫球员”——透出了一丝悲凉和决绝。实际上,他想说的是北方高尔夫球员的坚守。
这些年,孙鹏的确在坚守。他也为这片不及南方高尔夫土壤肥沃的土地注入了应用的能量。与此同时,孙鹏还在北京上演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是中国高尔夫外交的主力一员。
中国究竟有没有高尔夫外交?这件事,孙鹏最有发言权。
当年孙鹏之所以去中信集团发展,完全是因为时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的王军先生。
王军先生喜欢打高尔夫,中信集团当时也有高尔夫事业部,而且集团公司的一些业务也需要高尔夫来帮衬,孙鹏的到来刚好为集团的高尔夫事业锦上添花。当然,孙鹏有时也会充当“高尔夫球场上的外交官”。
“那时候北京好像只有三座球场,西北的十三陵、东北的北京乡村,还有城里的朝阳小九洞。三座球场几乎没有中国人打球,下场的基本都是外商,尤其是日商,并且都凭外汇券打球。球场有时也会接待外宾,那时我经常受命陪外宾打球。”忆往昔峥嵘岁月,孙鹏一脸的骄傲。
孙鹏的“球友”要么是各国政要,要么是传奇人物,这其中有泰国、柬埔寨的将军,欧洲、南美的驻华使节、日本、美国的商界精英。要说经历过的大阵仗,中国高尔夫界恐怕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孙鹏。
可孙鹏看起来还是那个朴实、憨厚的大个子。
那段峥嵘岁月,孙鹏不仅参与“高尔夫外交”,他还是许多老领导的高尔夫启蒙老师。“伍绍祖第一次打高尔夫就是我陪他下的场。我记得那是个大夏天,伍主任穿着网球场的大短裤来到了高尔夫球场,他在下场之前从没接触过高尔夫,更没在练习场预习过挥杆,于是,小球乱飞不可避免。但那一次之后,伍主任喜欢上了高尔夫。”孙鹏回忆道。
除了伍老,当时荣高棠荣老先生也喜欢让孙鹏陪着他下场。荣老先生在北京乡村俱乐部打出一杆进洞时种的那棵树,就是孙鹏陪着他一起种的。还有时任海军副司令的贺龙元帅的儿子贺鹏飞、荣毅仁的公子荣智健、中信集团的王军先生,都很喜欢与孙鹏同组打球。
在那个改革开放进入大踏步前进的年代,孙鹏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潜在机遇——与他一起打球的人都有着改变其命运的能力。但孙鹏还是选择继续吃高尔夫这口饭,而不是依靠关系下海从商。或许,他真的要为北方高尔夫争口气。
孙鹏的“日本同学”程军,却走上了一条与孙鹏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他主要打亚巡赛[微博],而孙鹏则偶尔在国内赛场打。由于征战不同的巡回赛,他们在赛场上相遇的机会并不多。但无论是对孙鹏还是对自己,程军都觉得,他们当初定下的职业目标,并未完全实现。两人带有缺陷的职业生涯是被时代注定的。
击败梁文冲!
运动员有个“坏习惯”。他们一旦坚定地走上了运动这条路,就一定要赢些什么。或冠军,或奖金。总之,一定要取得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东西。
从日本到深高,从深高到北京,孙鹏一直想成为中国高尔夫最好的球员。这话他从来没对任何人说过,因为没人相信他的豪言壮语。那个年代,张连伟[微博]、梁文冲、程军才是中国最好的高尔夫球员。
但孙鹏一直憋着股劲儿,他想证明北方人的实力。
1995年全国高尔夫球锦标赛,有104名男女职业和业余球员参加了比赛,是当时参加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赛事。这场比赛对想打出点名堂的孙鹏来说,是个好机会。
那时,孙鹏还是业余球员,他的目标是打进业余组前两名,这样就可以获得前往西班牙瓦尔德拉玛参加VOLVO世界业余锦标赛的机会。
孙鹏最终获得了业余组冠军,第二名是他的“老同学”刘国杰。不过,相比冠军,孙鹏更看重去西班牙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从日本回来后,我一直在寻找去外国学习的机会。当然,能现场观看欧美高手比赛,也是我梦寐以求的。以前在日本,我看过日巡赛。但欧美国家高尔夫水平更高,比赛更精彩。当时真的很想出去见识一下。”这是孙鹏在上海乡村国际赢下全国业余冠军的最大动力。
孙鹏还回忆起那个年代有名的欧洲名将,“像德国人兰格、苏格兰人蒙哥马利、威尔士人伍斯南都是我喜欢的球员,那个年代欧洲高尔夫很强大。”
向欧洲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打好国内比赛。但1996年转为职业球员后,孙鹏一直没能触碰到自己的首座职业冠军。直到那个最好的时机到来。
2000年4月底,四川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孙鹏在这里赢得了职业生涯首个冠军。更让他兴奋的是,他击败了梁文冲——经过了7个加洞赛。
现在,没有多少人能记得那场堪称经典的“中国加洞赛”。
两轮比赛结束,梁文冲、戚增发和孙鹏三人成绩相同,要通过延长赛决出胜负。这可能是这些年来,中国职业赛场上最严酷的一场延长赛。通过7个加洞赛的比拼,孙鹏战胜了梁文冲,夺得冠军。
当年,一本名叫《高尔夫》(gaoerfu)的杂志派出记者在现场见证了“梁文冲成为孙鹏手下败将”的一幕。让镜头重新回到那场让孙鹏终生难忘的比赛。
一年一度的BAT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赛于4月27日在四川国际高尔夫俱乐部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角逐。
除名将张连伟赴韩国参加亚巡赛以外,梁文冲、程军、戚增发、吴相兵等代表着中国目前职业高尔夫最高水平的26名男子职业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12家电视台和7家报社的几十名记者前来采访观赛。
赛前最受瞩目的是去年创造联盟杯连胜4场纪录的中山小将梁文冲,他是否能续写连胜纪录,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
比赛开始的前两洞,在众多记者和观众的簇拥下,梁文冲再次向人们展示了冠军本色,开场即抢下两只小鸟,引来现场一片赞许声。在梁文冲之前出发的北京选手孙鹏战至第12洞时已经取得了4只小鸟,以-3的成绩一马当先。孙鹏的异军突起,令现场气氛骤然紧张。
名将程军由于推杆不够理想,面对频繁出现的小鸟机会却无能为力,首轮打出75杆。同样也是推杆不理想的梁文冲未能扩大战果,以69杆结束首轮。深圳选手吴相兵凭着强烈的进攻欲望拿下了5只小鸟,但面对速度快且难以捉摸的果岭,无奈吞下了3个博基,以70杆结束首轮。而孙鹏,则以71杆紧追领先的几位名将。
4月28日,第二轮比赛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上演。在前两个洞,前7名选手全部都有小鸟进账。其中,来自北京的孙鹏和深圳选手沈颢、张伟更是连抓两只小鸟。
战至第14洞,孙鹏一记精准铁杆击球正撞旗杆,小球几乎进洞。当时,孙鹏以-7的总成绩领跑,紧随其后的是-4的梁文冲和戚增发,现场观众多数以为冠军将被孙鹏稳稳拿下。
但是,当孙鹏在五杆洞第16洞吞下博基时,戚增发和梁文冲却在第14洞和第15洞分获小鸟。第18洞,三人都打出标准杆,比赛进入加洞赛。
加洞赛刚开局,三人的开球都不错,但戚增发切击时力度不够,球停在距离洞杯十几码的地方,错失平标准杆的机会,提前退出冠军争夺战。冠军将在梁文冲和孙鹏之间产生。
孙鹏原本夺冠机会很大,但他却错失小鸟推,梁文冲则打出标准杆,顶平孙鹏。
第2个加洞,梁文冲错失小鸟推,随后保住了标准杆。而孙鹏的开球进入球道右侧的长草区,但他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长草切击,以标准杆顶平梁文冲。
到了第4个加洞,梁文冲开球非常谨慎,第二杆攻上果岭后小球距离洞杯10码左右。而孙鹏的开球则差点落入水中,救上果岭后小球距离球洞约20码,怎知两人还是推出标准杆——继续加洞!
梁文冲和孙鹏经历了中国职业高尔夫球联盟杯赛有史以来最长的加洞赛。当他们第7次走上第18洞果岭后,孙鹏的小球落在距离洞杯10码左右位置,梁文冲的小球则在距洞杯20码的地方。
终于,这场堪称“史上最长加洞赛”的争霸战尘埃落定。北京选手孙鹏没有再次错过小鸟球机会,战胜实力强大的梁文冲,赢得了自1996年转职业以来的第一个冠军。
赛后孙鹏说:“我一直希望为北方职业选手争一口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正在跟我学习的学生们树立一个榜样,能够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鼓励北方高尔夫选手们更加努力地训练,从而推动北方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除了为北方高尔夫选手扬威,孙鹏还有一件更高兴的事——他击败了梁文冲。再有,就是他获得了3.5万元冠军奖金,这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
可如果纵观孙鹏的职业生涯,似乎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场战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孙鹏的资历和实力,他的职业道路应该走得更宽,更远。
孙鹏的职业生涯为什么没有走那么远?“我觉得这和他内心的顾忌有关。那个时候球员的发展受制于所处的时代环境,球员的奖金也很低。孙鹏也许顾忌自己的投入与产出是否能成正比。毕竟,单纯做职业球员的回报率还是太低了。如果去掉其他原因,其实在技术上,他还是挺全面的。”一位与孙鹏相熟的朋友总结道。
很多与孙鹏同时代的职业球员,都觉着孙鹏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始终没找到真正的自己。
其实,高尔夫和生活都一样。当你怕的时候,就是发生的时候。越害怕越发生,越发生越害怕。如果积极一点,对生活理解会更深,最后怕就变成了坦然。
但这样总结孙鹏似乎是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当理想,或是目标与生活中的现实碰撞时,没几个人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妥协是最常见的方法。
低调的教头
1985年接触高尔夫,1996年即成为职业教练,但直到2011年,孙鹏才当选“全国十佳教练”。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孙鹏算不上一名顶级教练。但事实却是,孙鹏在高尔夫教学上下的功夫远比做职业球员要多。他更看重高尔夫教学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
“我算是中国最早接触高尔夫的一拨人。但从日本学习的东西,包括我回到国内学习、比赛总结出的东西,远远不够我教授别人。”直到今日,孙鹏仍在不断取长补短。他跟本土教练学,比如跟他的学生宋庆礼;他也跟老外学,比如跟都市名人的同事西蒙和杰夫。
孙鹏觉得中国高尔夫教练最大的问题是普遍缺乏坚实的理论支持。所以,他学习并研究了著名的约翰-杰克伯斯高尔夫理论。“我觉得只有拥有了强大的理论基础,才能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给出正确解决方法。”孙鹏说这是他几十年教学做下来得出的心得。
说到孙鹏的高尔夫教学,最有发言权的该是宋庆礼。因为他的高尔夫启蒙老师就是孙鹏。
无论在什么场合,宋庆礼都习惯叫孙鹏孙老师。
孙鹏确实是宋庆礼的老师。1996年,宋庆礼36岁。这一年他遇到了孙鹏。他们初次见面的那个晚上,宋庆礼刚在北辰吃完饭,正准备回家。在回去的路上,宋庆礼看到了一大片灯光照耀下的高尔夫练习场。
宋庆礼喜欢运动,但毕业后找到人一起运动的机会并不多。看到一个人就能玩得起来的高尔夫,宋庆礼瞬间充满了好感。但站上打位后,刚刚建立起的好感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极大的挫败感:打不着球,不是剃头就是啃地,偶尔打起一个,飞不了几码又落到地上。
不知所措的宋庆礼瞄了一眼隔壁打位,那个不太起眼大个子的球技让他羡慕。宋庆礼有些冒昧地跟大个子聊了起来,并表达了想学球的愿望。最终,他拜师成功。站在隔壁打位上的高手就是孙鹏,那次相见成了他们师徒关系的开端。
跟孙鹏学球,宋庆礼没有支付任何费用,这让他很感动,“孙鹏老师在那个时候能帮我,我觉得很珍贵。”孙鹏送给宋庆礼一支旧的6号铁。宋庆礼学球初期,这支铁杆一直陪伴着他。
两人的师徒关系维持了一年,更确切说是四五节课的时间。孙鹏的授课内容包括最基本的站位、握杆等。他的教学卓有成效,练了大概半年后,宋庆礼下场时已经能把球打起来了。
1997年,宋庆礼决定去新西兰学习,他跟孙鹏的教学关系结束。接触时间虽短,但宋庆礼承认,自己以后做的很多事情都受到了孙鹏的影响,“比如做青少年培训,很多我都不收费,这一点他的影响很大。”
孙鹏不爱说话,言语很少,这一点自始至终都没变。跟他学球时,宋庆礼完全是学生面对老师的心态,他们之间的交流不多。当然,孙鹏也有能说的时候。有一次,宋庆礼要做一档节目,他邀请了程军、孙鹏等人参与。那个时候他发现,当遇到能聊的话题时,孙鹏一改往日形象,变得侃侃而谈。
孙鹏1996年到2000年期间发生的事情,宋庆礼不是很了解。对于孙鹏2000年的那个冠军,宋庆礼觉得,如果这个冠军能来得更早一点的话,孙鹏可能会是另一种状态。那个冠军,也就成了孙鹏职业生涯的惟一亮点,“如果媒体、赞助商能给他更多的关注,孙鹏的成绩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现在看,他夺冠的时机有点不对。”
宋庆礼和孙鹏是同行。关于教学,他们之间也会有交流。有一次,“老师”孙鹏向“学生”宋庆礼请教挥杆原理,这让宋庆礼很惊讶,也很佩服。但他们也有理念上的差异,“这很正常。事情的原理是统一的,但怎么去通过教学方法改变学生,每个教练都有不同的方法。”有一点,宋庆礼很佩服孙鹏,“他是个有独到想法,也很坚持的人。”孙鹏不愿做一些改变,他知道自己的挥杆问题在哪儿,但以现有的方式打出很低的杆数,这又有什么改变的必要呢?
对于孙鹏,宋庆礼看待他的很多观点,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说,孙鹏没有太大的目标,容易满足。宋庆礼觉得,容易满足至少不是一件坏事。知足常乐,不能太贪,更不会踩着别人,去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挺好的。
孙鹏河北体院的老师崔志强,曾经见过孙鹏早年的一次教学。
那是在北辰高尔夫球会,孙鹏在教一个女孩学球。“使劲打啊!”孙鹏一个劲儿在重复这句话。这一幕正好被一旁的崔志强看到了,“那女孩根本就没什么力气。再使劲能打多远呢?不如告诉她如何使动作更连贯”。崔志强没有正面评价孙鹏的教学水平,只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其实,每个高尔夫教练的教学方法都不会完全相同。宋庆礼和孙鹏的教学理念就不一样,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可以因材施教的好教练。
“中国首富梁稳根对我的教学非常认可,他说‘孙鹏教学有方法’。其实,我教授给梁稳根的是约翰-杰克伯斯的高尔夫理论,然后再结合他的挥杆特点,做一些适当调整。听说在我之前,梁稳根换了很教练,国内国外的都有,不下几十人。”孙鹏对自己的教学非常自信。
但对于迟来的“全国十佳教练”称号,孙鹏有点没想到。
2011年,42岁的孙鹏荣膺“全国十佳教练”称号。孙鹏的入选当时在评委中存在着争议。据说在之前两次全国十佳教练评选中,孙鹏都是热门人选,但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落选了。到了2011年评选时,评委又开始讨论孙鹏是否可以当选时,评委之一的范越替孙鹏说了句话:“孙鹏实力上是过硬的,他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内心的东西也很多。但他也存在一些小问题。但是如果他这次不入选的话,估计之后也没机会了。”
即便是今天,范越仍觉得孙鹏够得上“全国十佳教练”的资格,他非常信任孙鹏的技术能力。“在中国高尔夫初期的几十个球员中,孙鹏的技术算比较扎实的。当时他练习铁杆都直接在土地上练,推杆、切杆的手感都很好,这或许得益于他之前多年的篮球训练。”
60后的价值观
1969年出生的孙鹏有序地保持着60后的简朴。
他待人接物诚恳、随和,更谦虚。他永远不会有高高在上的状态和情绪。他是个踏实人,也让别人踏实。
“孙鹏很简朴,他是少见的对自己这么省的教练。他日常着装从不求大牌,休闲且随意。”曾经做过孙鹏学生的一名圈内人如此总结自己的老师。
在孙鹏另一位朋友的记忆中,孙鹏工作后很有钱,也很省钱。孙鹏的家庭条件本来就很好,或许他过惯了这种生活。于是,当他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时,他不可能允许生活条件下降。这也就不难理解,他一方面很拼地赚钱,同时又很简朴。但省钱是省不出富翁的。不过,这种简朴的作风很值得年轻人学习。
孙鹏外在给人的感觉永远是低调而平凡。这在和他的篮球明星室友马健相比时,愈发明显。马健的个性本来就很张扬,娶了位日本太太,现在还在打球和健身,特别享受篮球带来的快感和荣誉。
两个人的价值观差别太大。孙鹏的教学收入其实并不低,但他还是呈现出一种紧张的状态。“我想可能是日本人那种勤俭节约的性格影响了他。再有,就是从小的成长环境所影响的,包括父母对他性格的影响。其实他有打球的韧劲,却长期被性格给压抑住了。尤其是前几轮打得好,后面就免不了紧张,一旦领先了,最后一天就容易睡不着觉。”一位籍贯河北的高尔夫球员如此解读孙鹏。
孙鹏在高尔夫赛事解说方面贡献很大。
他有过打职业比赛的经历,能够抓住比赛中的关键点进行点评,这是很多解说员做不到的。而且,孙鹏做解说根本不是为了挣钱。央视高网频道待遇并不高,解说四五个小时的收入也不过三四百元。其实做解说没有外人想的那么容易,要提前做许多功课。而作为职业教练,教学员打球一小时的收入少说也有800至1000元左右。从做赛事解说这项工作上看,孙鹏这些年对中国高尔夫的贡献还是挺多的。
其实这几十年来,孙鹏在职业球员、职业教练、球场管理者、学生、丈夫、父亲、儿子之间不断变换着角色,他真的想做好每一个角色,他也想只当一名优秀球员或是一名好教练。
但现实让人无法做到全面。该妥协的,还得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