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与留的抉择——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过的职业赛

2013年03月17日15:02  高尔夫星期三
一同经历一同经历

  文/图  本刊编辑部

  翻看2013年中国职业高尔夫程事表,不难发现,除了几场国际大赛外,中国的职业赛事少得可怜,在历时三年的职业挑战赛退出舞台之后,只剩下了名不副实的中锦赛和零星的几场小比赛,中国的职业球员又将经历无球可打的艰难困境。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们需要国际大赛

  正是聚集了世界上最高水平高尔夫球手的各种大型赛事,才使这项运动风靡全球,不再为少数的皇室贵胄或者几个无聊的牧羊人所垄断,同时也造就了几代高坛泰斗,成为世界高尔夫发展的最大动力。在中国,具有历史性开创意义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成功举办,是高尔夫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中国职业赛事发展的开端。从此,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高尔夫,中国的高尔夫运动从此开始茁壮成长起来。

  经过十年的发展,也就是2005年,中国高尔夫运动已见繁荣之端倪。世界各大赛事组织纷纷花落中国,证明了中国高尔夫的市场趋于成熟。中国顶级高尔夫赛事更显百家争鸣之势。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宝马亚洲公开赛、尊尼获加精英赛、汇丰冠军赛纷纷出炉,其间还又有连续举行的“大佛杯”中国高尔夫精英挑战赛和大众大师赛,使人们感到2005年的确是高尔夫盛事不断的一年,也使一直以来缺乏营养的中国高坛实实在在的补充了巨大能量。在这种繁荣的气氛之下,连最普通的人都可以感受到高尔夫在中国迅速的强劲发展态势。尤其适合汇丰冠军赛的出现,一下引爆了中国高尔夫人的神经。总奖金500万美元,世界第一老虎·伍兹在内的世界前50位球星悉数登场,使得首届赛事立即成为“亚洲的大满贯赛事”,将全球高尔夫的注意力一下子拉到了中国。此后,在2009年,汇丰冠军赛更是升级为世锦赛,总奖金提升至700万美金,开创了亚洲高尔夫的历史。

  我们更需要自己的职业赛事

  可以说,中国所有的体育运动中,最能跟国际接轨的,非高尔夫莫属。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的高尔夫赛事已经走在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前列。我们要感谢这些赛事的组织者,他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和努力,但是,我们同时也要反思,这种国际赛事对普及和推广高尔夫运动,对提高高尔夫运动水平真的有帮助么?毋庸置疑,赛事的举办的确能带来很多益处,高尔夫毕竟还是运动,需要以成绩、名次、明星来刺激大众,获得注意力。但就目前国内高尔夫运动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协会还是球会,不能把眼光只放到举办高规格的国际赛事上,而要更多举办国内自己的职业赛事,这样做,似乎对整个行业更加有利。

  自1984年高尔夫进入中国以来,经过最初20年的混沌与青涩,这一新兴运动在中国已经落地生根。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拥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球手,每年亦有十多场大大小小的职业赛事。但真正能让球迷记住,并为他们所热衷的赛事却屈指可数,有许多赛事甚至只是昙花一现。职业赛事的匮乏这与历史发展的相对落后,高尔夫发展大环境相对滞后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高尔夫需要更加深入发展,水平提高到一个层次,还需要所有高尔夫从业者和所有关心高尔夫人的不懈努力。

授权新浪网高尔夫频道独家转载,其他媒体请勿转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