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什么导致了倍耐力爆胎?F1工程师圈定三个因素

2013年07月01日22:51  新浪体育 微博
分析-什么导致了倍耐力爆胎?分析-什么导致了倍耐力爆胎?

  新浪体育讯 昨天F1英国站的比赛被“轮胎”这个关键词彻底淹没,一场正赛中连续出现4起爆胎事故,而且都发生在左后胎,这将轮胎供应商——倍耐力推到了风口浪尖。赛中,全世界的车迷就开始热议这一焦点话题,赛后,媒体关于事件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

  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了爆胎的出现呢?英国赛车媒体《汽车运动》在一篇周一刊登的文章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决定将其翻译后呈现给车迷。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倍耐力发布正式的调查报告之前,任何的分析都只是猜测。

  《汽车运动》的报道说,根据从F1顶尖工程师获悉来看,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爆胎的出现,这些因素包括:路肩的设计、低胎压设定和新的轮胎内部结构。

  第一,路肩

  比赛过程中,人们将多数焦点集中在了银石赛道的路肩布局上。这主要表现在当轮胎被发现压过路肩造成划伤后,车手被建议远离路肩,或者少吃路肩。当时,路特斯车队便这样告诫过他们的车手。

  根据多位车手的赛车反馈,第一时间观察问题轮胎的状况,以及赛后近距离的对路肩进行考察后发现,银石赛道了两处区域的路肩特别值得关注。

  第一个区域是Aintree弯(见图)的内侧路肩,很多车手为了获得更好的进入惠灵顿直道的速度,明显不时的让左侧后轮骑上了路肩。


  《汽车运动》说,这个位置锯齿状的表面可能增加了左后轮内侧胎肩部分的疲劳,特别是车队出于性能考虑,故意将胎压设定的尽可能低的情况下,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


  第二个区域是,出Becketts弯的路肩。它与接下来的Chapel弯是一个连续弯,车手随后杀上老机场直道。见图,这个出弯区域的问题在于,在这些红白相间的新路肩背后,是一片粗糙的混泥土块老路面。同样的,跑法激进的车手,为了寻求最大的进入老机场直道的速度,在这个位置让左后胎直接骑了上去。这将给后轮内侧的胎肩部分造成了巨大的负荷压力。

  第二,胎压

  从技术上讲,采用低胎压设置,的确对耐久性有利。但是这也意味着轮胎靠近内侧胎肩的胎面更大的变形——这个位置是受路肩侵害最严重的区域。

  就如同红牛首席技术官员艾德里安-纽维所说:“轮胎明显是从后胎内侧的胎肩部分开始爆掉的。通过提高胎压,你能够有效的将胎面的接触压力转移到胎面中心位置,减少两侧边缘(即胎肩)的承受的压力。”

  第三,新的轮胎内部结构


  这个问题,事实上德国媒体《汽车,发动机与运动》此前在分析倍耐力的轮胎脱层问题已经提到。事情是这样的,2013款倍耐力轮胎在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使用了金属钢带设计,取代了原来的凯夫拉纤维结构。使用金属钢带的轮胎,在运行的过程中,比去年使用凯夫拉纤维结构的轮胎,温度要高10摄氏度。

  OK,现在我们将这三个可能导致问题的因素串起来看!

  《汽车运动》分析认为,首先,当车手在Aintree弯狠吃锯齿状路肩时(包括过Loop弯),其行为不仅会导致内侧胎肩的负荷极高(低胎压设置会加剧这种情况)、胎面被划伤,还可能触发F1工程师所说的轮胎内部的“shockwave”现象。所谓的“shockwave”简言之就是轮胎在极端工况下,内部温度骤然升高。


  前面的第三个因素提到了,今年轮胎的内部结构不同。使用金属钢带比凯夫拉纤维结构运行高10度。加上由于“shockwave”现象导致的额外胎温增加,将直接将轮胎置于危险的运行区域。

  同理,当赛车在经过Becketts弯时,左后胎压上那些老混泥土块的行为,除了直接导致轮胎内侧胎肩承受极端的负荷外,其粗糙的表面也同样会导致轮胎内部“shockwave”现象的出现,加上低胎压设定和新结构本身运行温度高的问题,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触发了轮胎在进入老机场直道爆胎现象的发生。


  目前,倍耐力正在根据收集的信息,在其米兰的总部进行全面分析。预计意大利公司将在未来的48小时发布调查结论。《汽车运动》说,如果最终证明爆胎是以上三个因素共同导致的话,意大利轮胎公司有必要在本周的德国站比赛前,采取针对性措施。

  (行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