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转会:摘牌大会变死水一潭 肥水不流外人田

2013年06月05日09:57  篮球报

  本报记者周弘进

  以短期租借球员为目的的摘牌大会,本是增强球队之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在CBA,摘牌大会只是赛季前例行的一次电话会议。因为挂出的球员不外乎“老弱病残”,以及球队在摘牌之前事先打好招呼,本该热闹不断的摘牌市场变成了死水一潭。

  自挂自摘,是摘牌大会上的一道独特风景。按照规则,每支球队可以保留10名注册球员,作为该队的非交流球员,剩余的球员必须被挂牌。但在实际的摘牌过程中,绝大部分球员不是被自己球队摘走,就是因为“流摘”而各归各队。

  因为被挂牌的大多是一些边缘球员,不少球队对这类球员并不感兴趣,一名南方俱乐部的总经理曾表示,如果挂出的是大牌球员,一定会遭到疯抢,但这样的情况并不多见。在2008-09赛季前,苏伟被广东队挂牌,为了能够摘回苏伟,广东队放出“苏伟在训练中意外受伤,并可能缺席一个赛季”的消息,最终如愿将苏伟摘回。

  球队留住自己培养出的球员,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出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考虑,这样的做法难免矫枉过正。2011-12赛季,马坎在被山西队摘走后打出了惊艳的表现,并帮助山西队杀入半决赛,这个例子多少说明了摘牌大会对联赛活力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