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奥运战略是一只“履”

2013年02月27日06:45  新华日报

  滢光棒

  “当你老是以四年周期为目标,就不能选择长远的发展”,这是姚明近日在接受家乡媒体访问时说的话,在这次访问中,姚明委婉地批评了中国篮协的奥运战略,他明确表示反对以奥运为周期规划中国篮球的发展。

  印象中姚明是个乖孩子,与中国篮协恶言相向的事件从来没有发生过,当年王治郅为了去NBA与中国篮协一拍两散,而姚明却选择了忍耐和等待,直到“家长”点头。乖孩子开始指责“家长”,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姚明“翅膀硬了”那么简单,姚明只不过是重复了万千球迷的意见。

  尽管只是简单的重复,但由于姚明“个子高”,声音当然会比草根球迷响亮,有关领导听了想必会如坐针毡。在中国体育界(不仅是篮球),奥运战略是个相当神圣的词汇,您要说哪儿哪儿不合理,哪儿哪儿不符合运动规律,他就拿奥运战略说事儿,为了奥运会拿块牌子甚至只是出点成绩,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谁都可以被牺牲。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项目、运动员都是四年一个周期、恰好在奥运年出成绩,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篮球、足球等项目都有各个年龄段的国家队,这些国家队不是为下届奥运会准备的,就是为下下届、甚至是下下下届奥运会服务的,这些国字号球队都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小一岁,你比人家能力差很多;大一岁,你又不符合奥运战略的要求,这时候,你只能怪爹妈不会挑时间生你,无论有多高的天赋,你只能远离高水平的训练比赛,成为体制外“野生”的了。被奥运周期耽误的好苗子有多少?谁也说不清。

  还是回到篮球上来吧,姚明此时指责中国篮协以奥运为周期规划篮球的发展,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热热闹闹的CBA背后中国篮球的隐忧。看看各项技术排名榜,前20名中,有几张中国面孔?繁荣的CBA掩盖不了中国篮球的寂寞——这从中国男篮主帅大位已经空缺近200天可窥一斑。伦敦奥运暴露出后姚明时代中国篮球的尴尬之后,篮协已经开始寻找和制造下一个姚明了,或许王哲林是个不错的选择,围绕他的组队进程也必将上演——不会给王哲林传球的后卫是没有机会的,不会帮王哲林干脏活累活的前锋是要歇菜的,与王哲林年龄差距太大的,当然更是连当备胎的资格都没有……

  削足适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篮球界,奥运战略就是那只履,所谓奥运周期,就是为了适合那只履不停削自己的过程,如此削来削去,中国篮球只能被削成个矮子,这或许才是姚明最大的担忧。

  汪滢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