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足代会昨天闭幕。除了换届改选之外,本届足代会最受关注的焦点,就是未来十年中国足球的规划。让人有些意外的是,长达11页的《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纲要(讨论稿)》中,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目标,甚至没有世界杯目标,只是表示:“到2023年,要力争跻身亚洲前列,并具有冲击世界杯的竞技能力。”
相比于2003年足代会上放出的那些“卫星”,相比于韦迪上任时喊出的“五年重返亚洲一流”,本届足代会上,中国足协抛出的《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纲要》要低调得多。与之前媒体披露的“争取进军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内容不同,这一次,足协没有为国足制定任何明确的目标。据了解,足协原本将这两届世界杯出线放在最初制定的十年规划中,却迫于压力,在足代会召开前夕剔除了这样的论调。
在足协副主席于洪臣所做的《中国足球中长期规划发展纲要(讨论稿)》中提出,“全面建设亚洲足球强国是我国足球界在未来20年的总体目标。前10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一是规模发展,宣传推广足球运动,使足球运动更加普及,足球人口显著增长;二是成绩目标,各级男女足国家队竞技水平稳步提高,努力争取缩短与亚洲最高水平的差距,在亚洲和世界足坛的排名显著上升,职业联赛整体规模和竞技水平达到亚洲一流;三是协会建设,建设全国范围内科学、专业、高效的中国足协和会员协会组织构架,中国足协努力成为亚洲最佳会员协会之一。”
1993年至2002年、2003年至2012年,中国足协已经用20年的时间搞了两个十年规划,最终却只给自己留下了说大话、不作为的烙印:职业联赛经历最初的一段鼎盛时期,国家队唯一一次闯进世界杯,除此之外再无成就。这一回不喊口号,足协显然是有所顾忌,担心再被外界扣上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帽子。
不过,这样一种说法到底是务实还是空洞?圈内人士的看法也出现了分歧。在进行俱乐部讨论时,大连阿尔滨总经理迟尚斌就认为,职业足球发展目标应更加具体。“韩国和日本都有明确的足球发展计划,其中设立了具体的目标。比如,日本就提出用50年的时间拿到世界冠军。”他表示,如果计划中有具体的数字,目标会更加明确,“比如各级国字号队伍的目标,比如青少年足球人口的数量。”而北京国安副董事长张路则与他不同,“务虚其实是进步,正说明我们已经认识到,短期内成绩难有剧变,复兴中国足球非朝夕之功。” 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