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足协杯仍是豪门游戏 中国业余队很难抗衡职业队

2013年08月08日06:50  中国青年报

  今晚,4场2013年中国足[微博]协杯八强战(单败淘汰制)相继展开,但最早开球的一场比赛却让辽宁球迷有些难堪:在客场挑战贵州人和[微博]的比赛中,辽宁宏运[微博]上交给比赛监督的大名单中,只有13名球员,其中既无外援,也无替补门将。而首发的11人中,没有一个人是3天前与上海申鑫[微博]队的中超联赛的首发名单中的人,就连主教练马林也留在沈阳。这意味着辽宁宏运队已经“战略性拒绝”足协杯四强席位,而最终0∶4的结果,也证明了“辽老大”今非昔比。

  和曾经缔造“十连冠”辉煌的辽宁队相比,如今的辽宁足球日趋平庸,全无豪门风采。如果说,放弃2012赛季亚冠联赛附加赛资格确属力不从心,那么上个月辽宁宏运卷入与天津泰达[微博]的“默契球”风波,更让辽宁球迷面上无光。

  事实上,前一轮足协杯淘汰赛,比辽宁宏运更无心恋战的还有天津泰达——经两家俱乐部“友好协商”,比赛地点由天津改为辽宁葫芦岛,主场作战的辽宁宏运以5:0大胜对手杀进足协杯八强(随后辽宁就在联赛中“还了人情”)。然而,还不到一个月,原本放话“力拼足协杯”的辽宁,却主动在四强席位争夺战中“走了个过场”,着实令球迷感到惋惜。

  当然,不止辽宁宏运在面对足协杯赛时选择了“放弃”,本轮客场挑战广州恒大[微博]的杭州绿城[微博]也提前做好了“撤退”准备。“赛程对我们来说太紧了,我们打进足协杯八强,已经达到了目标,对球队而言,更重要的是联赛的成绩,因为我们即便通过足协杯拿到亚冠名额,也没有实力去参加亚冠比赛。”绿城主教练冈田武史在赛前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我们来广州的队员基本上不是主力,甚至还有梯队抽调上来的球员,所以,今天我只要求球员凭借意志力完成比赛。”

  足协杯的“鸡肋”属性由来已久。1994年,中国足球进入职业联赛版图,1995年开始的新足协杯成为联赛的重要补充,其宗旨并不复杂:为职业球员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各俱乐部经营理念不同,足协杯在红火了两三个赛季之后就成为大量替补球员的练习场,尽管“战略性放弃比赛”很难用“假球”抑或“消极比赛”来衡量,但“垃圾比赛”的增多,还是让中国足协杯愈发名不副实。2007年为给国奥备战让路,中国足协宣布停办足协杯,这一举动更令大家明白,即便在中国足协的眼中,足协杯也是可有可无。

  2011年足协杯“改制复出”,不过,随着中超联赛的竞争加剧,从十六强赛开始,足协杯几无悬念,本该精彩刺激的八强、四强赛,更是因某些俱乐部的主动放弃而味同嚼蜡,弥漫在足协杯赛场的功利思想可见一斑。

  “足协杯的地位和联赛没法比,不过,足协杯改制后接受乙级队和业余球队报名,实质上就是为了扩大足协杯的影响力,挖掘草根足球的潜力。”足协竞赛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过,目前业余球队也很难和职业球队抗衡,所以,现阶段重视足协杯的,也只有那几家亚冠实力的俱乐部。”

  本报北京8月7日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