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生暑期办小世界杯 创意队名奖引人关注

2013年07月08日16:30  新民晚报
 ■为了让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裁判在赛前交流执法经验    本版图片 彭幼龙 摄 ■为了让比赛公平公正地进行,裁判在赛前交流执法经验    本版图片 彭幼龙 摄
■尽管酷暑难当,然而足球场仍是学生们向往的地方 ■尽管酷暑难当,然而足球场仍是学生们向往的地方

  烈日炎炎,挥汗如雨。第28届新民晚报“耐克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昨天揭开战幕。来自全市各个区县的代表队齐聚“我们的世界杯”。这里,是你争我夺的竞技场,更是学生们友情生根发芽的一块快乐球场。“家!”参加晚报杯足球赛的学生们喜欢说,“球赛是我们暑假团聚的一个家。”

   踢球学习两不误

  韩子昆是位高一学生,他是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的常客。“多年前,我曾参加过一个课外辅导班,班里几名喜欢足球的学生认识后,走到了一起。”一来二去,彼此熟悉,大家在网上还建起一个聊天平台,一有时间就讨论足球。 

  3年前,小韩第一次参加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就爱上了这项赛事。参加辅导班后,他常和伙伴们提起在晚报杯足球赛的美好回忆,让大家对这项赛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他的提议下,辅导班的同学去年组成天空之城足球队,没想到头一回参赛就打入了16强。 

  “经常听到人家说踢球影响学习,我不这么认为。”小韩拿自己举例。“天空之城足球队有10个队员,来自不同学校,去年大家一起参加中考,结果9人考上了市重点高中。” 

  问起小韩秘诀,他毫不保留。“足球把我们几个辅导班的同学拉得越来越近。后来,大家经常在网络上‘碰面’。有时,我们遇到难解的数学题、外语题,就会在网上留言。大家看到了,就会热心帮忙解答。”小韩说,帮同学解题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在互动中,大家的学习成绩都有了提高。 

  弥补自己的遗憾 

  新民晚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办了28届,每一届,本报都会辟出大量版面全程报道,关心、推动沪上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发展。市一中学的曹栋良是位体育迷,平时课业紧张,没时间看比赛。“不过,即使再忙,每天新民晚报的体育版我必看。这是我获取体育新闻和知识的地方。” 

  初三那年,小曹第一次报名参加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足球赛,高兴极了。可赛前,他却不小心摔了一跤,骨折了,遗憾地错过比赛。去年,新民晚报杯暑期中学生赛一组最有创意队名的报道再次触动他。“我记得很清楚,‘凹凸曼联’这个队名获得了最有创意队名奖。”那一刻,小曹下定决心要组建一支球队参加晚报杯的足球赛。 

  今年,小曹把班级里的几个同学组织在一起,还给球队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贝尔格莱德油基队”。“我们学校很小,没有足球场。下课了,几个人就拿排球到篮球场上踢一会。我自己喜欢曼联,有的同学喜欢切尔西,有的同学喜欢巴萨。球场上,我们常常为踢什么风格的足球激烈讨论。” 

  这两天,酷暑难当,小曹顶着烈日,每天坚持跑半个小时练体能。“虽说重在参与,但第一次比赛,我们还是希望有个好结果。” 本报记者  钟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竞彩:罗马PK那不勒] [独家无限制派奖] [免费抽奖赢名表手机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