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吉祥:不指望校园足球出人才 有问题已超足协范畴

2013年06月20日20:17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公兵 王昊飞

  联合会杯激战正酣,日本虽3:4不敌意大利但虽败犹荣,局外的中国男足却惨遭1:5“泰囧之耻”。11年前,中国男足曾跻身世界杯决赛圈,如今却与诸强呈云泥之别。远观西班牙,不仅成就世界杯、欧锦赛双冠王,还在U21欧青赛上卫冕;近看日本、韩国,前者将连续第五次征战世界杯,后者则是连续第八次。这些足球强国为何长盛不衰?一个个奔跑在绿茵场上的足球顽童给出了答案:成熟完善的青训体系。1:5的惨败给了孱弱的中国足球狠狠一击,也让作为中国足球发展系统重要环节的青训问题极度凸显。

  “在足球发达国家,U15到U19年龄段的孩子一年要打50到70场比赛,中国的孩子一年只能打20多场。”长春大众卓越女足主教练刘友指出,训练长、比赛少是中国足球梯队建设的重要问题,而这只是问题之一。

  刘友回忆,近年来他到韩国首尔、浦项、水原等地调研发现,这些足球城市从小学到高中已形成系统日渐完善的校园足球梯队,校队教练几乎全部来自职业队——在中国扮演这一角色的大多为体育老师,“足球启蒙阶段,我们就已经输在了专业化上,何况在日韩还有日益成熟的校园足球比赛、竞赛考评机制、球探跟踪、青少年训练营等内容”。

  中国的校园足球于2009年启动,截至2012年底,全国已有5084所学校参与,注册学生球员19万余人。虽然进步明显,但仍存在经费、师资、场地等瓶颈,尤其是专业足球教师几难寻觅。国际足联草根足球讲师叶任强就曾表示,基层教练的专业性必须保障,否则一个国家的足球训练体系从根上就存在问题。

  对于上述进步,一名地方足协官员称,“这是形式化和数据化的东西,校园足球解决不了中国足球的症结。如今中小学生体质逐年下降,体育活动时间和质量难保,孩子们的兴趣大多在网络和电子竞技上;足球专业教练匮乏、城市里足球场地不足,我们的校园足球如何能与足球发达国家的青训系统接轨?”

  校园足球并非青训,而只是普及足球的手段,“我们不能指望这里出人才,校园足球更主要是发挥普及和教育功能。当然其中冒出来的优秀苗子如何与青训体系接轨,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魏吉祥说。他同时强调,没有良好的青训体系和优秀的后备人才,中国足球不可能翻身。

  中国足球青训现状怎样?他表示,以往中国足球靠的是各地业余体校这样的青训培养机制。职业化之后,很多业余体校被砍掉了,过于依赖职业俱乐部梯队,导致了另一个极端。目前青训存在以下几种模式:以鲁能为代表的足校;通过全运会带动的青训培养(如有的省借用俱乐部的青训队伍,自己再加大投入来参加全运会);再者是如广州的业余体校、独立培养的模式等。

  魏吉祥认为,成立较早的鲁能足校已开始向全国输送人才;全运培养模式使俱乐部成为青训主渠道,加大了投入,也增加了规模。但即便如此,中国足球青训体系还是过于薄弱。

  反观联合杯东道主巴西,足球的发展早已像中国的乒乓球一样形成文化,在政府、企业、学校、社区都有广泛的参与者,其成功模式不易复制。但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凭借的则是从普及到参与、发现、考评、训练、选拔、竞赛等环节组成的“深加工青训生产线”。生产线健全,后备人才不断,使许多足球强国即便偶尔“衰”在一两届杯赛,随后又会继续强盛。而德国则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遭到羞辱后大力发展青训,从最底层的草根足球开始,改革基层的地区足协体系,目前已经有了366个培养中心和1000名基层教练;德甲的每一家俱乐部从2001年开始,以及德乙的每一家俱乐部2002年开始,都必须有青训基地等。

  能否汲取国外经验?魏吉祥认为,中国还处在初级阶段,应首先解决有与无的问题,我们希望更多俱乐部搞青训,虽然这受制于发展眼光和资金。我们也应向国外学习,学习如何建立、管理青训体系。这一过程可以创新,也可以借鉴,更主要的是符合中国足球发展现状,最重要的是要有满足青训建设的场地、基层教练员,现在这两个环节已超出了中国足协管辖范畴,成为社会问题。他还提到,青训体系的完善离不开社区化,足球只有进入社区,然后扩展到区、市、省,多级有效衔接,才能形成完善的体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