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校园足球调查:经费少的可怜 会踢球的孩子太少

2013年05月24日06:01  北京青年报
北京校园足球调查北京校园足球调查

  北京城里为什么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国家大力推广的校园足球活动在北京遇到了哪些困难?校园足球又如何能成为未来北京足球发展的“造星工厂”?……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作为唯一的受邀媒体记者,跟随市教委、市体育局以及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等单位组成的“校园足球调研组”,对海淀区18所小学目前的校园足球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和采访。

  整个调研结束后,几乎每一位走进这18所小学校园的调研者都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基层对于足球发自内心的热情。国安[微博]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对记者说:“过去足球界一提起校园足球无法顺利开展,总是拿家长和校长说事,说他们不愿意支持孩子们踢球,但现在看并不是这么回事。孩子们愿意踢球,家长也都支持,校长们也愿意让足球进校园,但过去几年里,这种热情并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也深深感受到,北京的校园足球并不缺乏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在这座拥有整个中超最出色的一个球迷群体的城市中,作为最基层的小学校园,同样也深爱着足球。但因为经费、政策、安全、实施手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北京的校园足球却很难“接地气”,孩子们期待着足球的到来,但足球似乎又离他们有点远……

  点穴

  校园里不能没有足球

  家长不支持,校长怕出事,场地没保证,课业负担重……一长串的理由,足以将足球挡在校园之外。于是北京城的校园里有了没有足球最合理的借口,于是连国安俱乐部都只能哀叹后继乏人,于是北京足球第一次无缘全运会决赛圈,但却没有人真正去试图了解,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不是这样。

  事实上,当你真正走进校园,真正同校长们面对面的时候,你才会真正了解,在北京城的小学校园里,是多么迫切地希望从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中获益。校长们说,我们支持孩子踢球,家长也支持,但我们没教材,没人组织,没有好的校园保险政策,所以我们空有一腔热情,却无法施展。家长们说,孩子踢球我们不反对,谁家孩子不想有个好身体。教委的领导说,足球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的最佳运动之一。

  置身于校园中,能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基层校园需要足球的那份朴素的热情,但略显冰冷的数据却告诉所有人:北京校园足球运动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北京的校园足球开展也有几年了,但一直没有落在实处,一直都悬在半空。”一位长期旁观北京校园足球发展的资深人士这样评价。

  市教委和市体育局的相关部门,针对海淀区18所小学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调研,也许是近年来主管部门最用心的一次调研,也释放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但除了调研,要想解决问题,更需要尽快用实际工作让“悬在半空的北京校园足球真正落地”。

  其实校园足球要想真的开展起来真的没那么难,给孩子们一个足球,让他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尽情享受足球的快乐,就足够了。可大人们愿意给孩子们这份快乐吗?

  困局

  校园足球专项资金分到北京不足100万

  足球发展离不开钱,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经费目前依然是制约北京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而几乎每所参与到本次调研活动中的校长,在谈到自己学校在发展校园足球所遇到的困难时,无不提到“钱”。

  从2009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每年从体育彩票[微博]公益金中拿出4000万元用于开展校园足球,从今年开始这一数字增加到5600万。全国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还要求各地政府按照“1比1”的比例相应匹配同等资金,发展当地的校园足球活动,但是这笔资金分配到北京市只有不到百万,这么一点钱再分拨到全市的各所中小学更是“杯水车薪”。

  前中国足[微博]协青少部主任冯剑明也参与了本次调研工作,他向记者表示:“仅仅依靠全国校足办的那点拨款,要想让校园足球在北京很好地开展起来,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全市那么多的中小学,共同来使用这么点资金,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在这笔拨款中还有一定比例被足球等实物所占用。”

  国家拨给每所学校的行政经费都有着自己的专门用途,各所学校在资金用途都已经基本固定的情况下,再拿出一笔专门的钱用于发展校园足球的确有困难。这也就逼着不少学校,只能通过让个别爱踢球的孩子走“精英路线”的方式来发展本校的校园足球。

  比如北航附小作为一所本市的排球传统学校,同样也有一批热爱踢足球的孩子,每天上午第一堂课前,都会有一位热爱足球的老师带领他们在校园里进行训练。此外,周末学校的体育俱乐部还会为那些喜欢足球的孩子们开设足球提高班,并相应地收取一定的费用。

  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则表示:“校园足球要想真正得到发展,需要的是真正让足球在校园里发挥出它的教育功能,也就是让孩子们通过足球运动,身心、团队意识等多方面都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少部分孩子踢球,没有普及的校园足球算不上成功的校园足球。”

  在行政拨款有限、渠道狭窄的现实情况下,参与调研的18所小学基本上都是依靠本校经费在艰难地开展着校园足球活动,在这种情况下,足球在校园难以真正普及,也就不难理解。

  师资

  足球专业教师

  3所小学为0

  体育教师接受足球培训情况

  全部接受过培训:2所

  50%以上接受过正规足球培训:3所

  50%以下,但有教师接受过培训:10所

  无人接受过培训:3所

  同经费问题可以通过行政拨款来解决不同,体育教师,特别是能够教足球的体育教师多少将直接决定校园足球能不能更好地在学校中普及。然而不少学校的校长都表示,没有会踢球的体育老师是制约学校开足球课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全市范围内没有一份统一的足球课教材和教学大纲,也让自己不敢轻易开设足球课。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18所小学当中,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的足球教师占体育教师数量低于50%的小学有13所,其中有3所小学甚至都没有一位足球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而几所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相对较好的学校恰好也都是足球师资比较好的学校。

  参与本次调研的万泉小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该校虽然还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足球活动,但由于该校有一位体育教师非常喜欢足球,所以在他的不断提议下,学校在曙光校区的个别年级开始了足球活动。这位体育教师不仅自己编写了教材,而且还在课余时间,给孩子们普及足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些做法也很好地推动了足球在这所学校当中普及。

  但是这也只是一个个例,在大多数的学校里,还没有这样积极的校园足球推动者,而且至今为止,中国足协还没有制订出一份适合校园足球使用的校园足球大纲,让北京市更多没有足球师资的学校,只能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持观望态度。

  校足球队训练情况

  11所每周5天训练,每天训练1.5-2小时;其他每周训练1-3次

 

  现状

  18所受调小学 仅3所热衷足球

  本次调研开始前,海淀区教委体卫中心专门向区辖的一百多所小学发放了征求意见表,最终有18所小学反馈表示,本校目前已经在校园中有了校园足球活动,而且也有意愿通过上级帮助,将本校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更好。因此,这18所小学尽管只是全市小学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些学校目前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应该属于全市当中较好的,也能够基本反映目前全市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

  按照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规定,每所小学要将一个体育项目作为“校本课程”列入体育课之中,学校一旦填报完志愿,那么每周至少要在体育课中安排一堂该项目的专项课程。但是足球在同其他几十个运动项目的竞争中,彻底败下阵来,参与调研的18所学校当中,只有3所小学将足球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而将足球课在六个年级中全面开展的学校只有两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更多的学校因为升学压力等方面的因素,更愿意在低年级当中开展足球活动。选择个别几个年级开展足球活动,则已经成为这些小学比较普遍的做法。原本应该在校园中大面积铺开的校园足球活动,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试点”,踢球的孩子也只是整个学生中的一小部分。

  整体的足球水平要想得到提高,普及是一件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因为校园足球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所以普及目前在小学校园里完成,还是一个十分奢侈的想法。记者采访中发现,如果一所小学校拥有自己的校队,校园内部有几十名孩子平时能有机会踢球,便已经算是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不错的学校。作为全市学校体育和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得比较不错的海淀区尚且如此,目前在全市范围内,校园足球究竟正面临着怎样的局面,北京足球后备人才为何如此匮乏,自然也就不难得到答案。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北京校园足球的普及和提高工作,但由于市内可供选择的好苗子越来越少,三高俱乐部都不得不远走外地招人。三高基地主任李连江向记者表示:“尽管我们现在每年只招生20人,但我们已经被逼得要到云南丽江这样的地方挑学生,而且现在学校里60%的学生都来自于外地。北京现在会踢球的孩子实在太少了。”

  场地情况

  较标准足球场:4所

  5-7人制场地:3所

  200米田径场:6所

  200米以下田径场:5所

  拥有校足球队情况

  16所拥有校队

  1所拥有女足校队

  1所无校队

  足球进课堂情况

  足球被列为“校本课程”:3所

  体育课中有足球内容:9所

  体育课中没有足球内容:6所

 

  安全

  50元意外伤害险 投保无门

  足球作为校园体育的一部分,如何在运动中确保学生的安全,也成为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采访中,几乎每位校长都很担忧地表示,自己很想支持孩子们踢球或者多参加体育锻炼,但校园保险设计方面的缺陷,却让他们必须慎重。

  在18所小学进行调研时,除了个别校长表示,因为学业负担问题,一些高年级学生的家长不支持孩子将过多的精力用于足球之外,足球作为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支持。但是足球作为一项身体接触较为激烈的体育项目,家长们对于孩子在运动时的安全问题也提出了担忧。

  目前北京市教委为学校缴纳了校方责任险,但这一险种在现实中已经暴露出了不小的局限性。一方面赔付额度较低,一旦学生在运动中出现重大伤病,保险金根本不足以赔付学生家庭。另一方面,校方责任险要求校方必须承认责任归学校才能得到保险费用,而校方很担心因此造成的社会负面报道以及家长方面持续不断的压力。一位校长半开玩笑地表示:“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在运动时撞伤了门牙,家长在赔偿时已经想到自己的孩子等到成人后,因为牙齿美观问题可能带来的后果。家长所提出的赔偿数额也早就超出了校方所能支付的范围。”

  万泉小学的校长则表示,其实在保险公司的险种当中,有一种专门针对中小学生,每年只需要支付50元的意外伤害险。但是按照国家规定,这一险种必须以集体方式到保险公司投保,学生个人无法投保。而国家为了杜绝教育乱收费,又严令禁止以学校为单位给学生投保这一险种。这也直接导致,家长和学校都很想为孩子上这一保险,保证学生们在运动中的安全,但是却无法投保。

  也许正是因为顾虑到学生们在踢足球时要比不少体育项目受伤的风险更高,所以各校在选择“校本课程”时,都尽可能地回避足球,而去选择跳绳、武术等低风险项目,这无形中也阻碍了足球在北京中小学校园中的普及。

 

  未来

  所有人的热情 胜于1个冠军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多名专家都向记者表示,校园足球在小学范围内的开展,必须考虑的是普及,而不是考虑能为职业队培养多少球员,也只有这样校园足球的路才可能越走越宽。

  国安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北京校园足球发展模式:让尽可能多的学校定期开展足球课,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足球,但是不要在学校内部组织过多的比赛,而是主要以强身健体为主。更不要为了提高成绩,过多地组织校际间比赛,避免比赛成绩上的差距阻碍足球的普及工作。

  “其实(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校园足球发展就有过惨痛的教训,当时由于各学校开展足球的热情很高,校际间赛事一度很频繁,但是由于成绩差距有时很大,输球学校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最后每个年龄段在全市范围内都只剩下一两所学校还开展足球,最终造成了今天北京没有人踢球的尴尬局面。”张路对记者说。

  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王东江也表示:“开展校园足球的真正意义,不是希望未来能出几个球星,而是通过足球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玩起来,动起来,让孩子们从足球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对个人未来发展有益的东西。只有这样,北京的校园足球才可能不是像现在这样无法真正地扎根校园。”

  “去锦标化”,让孩子们通过足球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不是未来一定要成为球星,这恐怕才是在中国校园足球真正的理想模式。当然,只要足球能在校园里真正普及开来,未来在众多踢球的孩子中出几个球星,也自然会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杜锐 漫画/陈彬

  注:本次调研共涉及海淀区18所小学,样本调查数据来自于校方填写,整个调查数据并不代表整个海淀区及北京市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平均水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足彩:体彩加奖800万 豪门齐出献稳胆] [独家!竞彩无限制派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