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永报道 和“调整改革中国足球协会”、“改革完善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和运营模式”、“改进完善足球竞赛体系和职业联赛体系”相比,“总体方案”的第五大部分“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这一项总体表现值得称道。
目前校园足球在足球特色学校推进方面进展顺利,已经超过3万所,近期随着学校合并,足球特色学校数量有所下降,但学生覆盖面大幅度提升。
校园足球的发展带来了青训方面的提升,目前公认的是,2009年龄段青训球员的质量已经开始超越此前年龄段,马明宇在2019年接受采访时谈及:“从2009年龄段开始,球员整体水平就很高了,能让人看到希望。”本报记者通过对众多俱乐部梯队及青训机构的采访,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对该年龄段孩子比赛的观察,也能够感受到他们相对娴熟的个人技战术能力。
2009年龄段的孩子,在2015年“总体方案”实施的时候,他们恰好6岁,开始进入小学,借“总体方案”发展校园足球的东风,这个年龄段开始,更多的孩子开始接触足球,踢足球的孩子多了,有天赋的孩子自然容易被挖掘。
当然,校园足球并非全部始于2015年“总体方案”发布之日,实际上更早之前校园足球的相关工作就已经进行,早在2019年4月,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随后还有其它一系列校园足球政策,在“总体方案”发布之日,全国中小学足球特色学校已经有了5000万。但必须要说的是,“总体方案”发布之后,校园足球发展开始提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更多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出现。
让人欣慰的是,“总体方案”第二十一条,促进文化学习和足球技能共同发展,在这一方面,众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做得非常不错,比如很多学校都出台了“文化课成绩不达标不能训练或者比赛”的规定。从本报相关采访来看,发展校园足球和提升文化水平至少在小学阶段没有冲突。
但校园足球的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总体方案”第二十三条“提高教学教练水平”、“完成对5万名校园足球专、兼职足球教师的一轮培训”,难度很大。按照2020年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每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培训至少有一名中国足协D级或同等水平的教师和教练员,这个目标的实现难度更是非常大。
不得不说,教练讲师的缺失,以及教练员水平的低下,已经严重限制了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发展。
其它方面的问题体现在如下方面:
其一,校园足球从学校数量上来讲普及度不错,但即便是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因为众多因素的限制,普及率并不高:比如场地就是限制校园足球普及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大多数小学都有足球场,有的小学甚至有标准足球场,但一般而言,系统进行足球活动的学生仍旧是少数,因为没有那么多场地供孩子踢球,很多孩子一周能踢一次足球就不错了,实际上即便是足球特色学校也不可能让孩子每周踢一次球。当然,这个层面的限制因素不仅仅是场地,教练或者足球教师也是其中一方面。
其二,竞赛体系建设仍旧需要时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是一项体教融合赛事,但今年才是第一年,目前推动工作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项赛事从开始到培育,从培育到成熟,恐怕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其三,小学校园足球蓬勃发展,但小升初面临优秀的足球苗子流失现象,按照现有政策,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政策的收紧也让家长心存疑虑。
由此,校园足球虽然在快速推进,快速发展,但要想稳定和长久的提升,仍旧需要更精细化的操作,仍旧需要更大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