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里约热内卢8月16日电(特派记者陈思彤)20年前,宽广的中国海域,难以寻觅大帆船的身影,但是近年来中国大帆船的发展让中国帆船人自己都吃惊。
影响力最大的“中国杯”、地域特色明显的“环海南岛大帆船赛”、城市之间的“市长杯”、北方地区的“环渤海大帆船赛”……仅大型帆船赛事就已数不胜数。美洲杯、沃尔沃、克利伯……所有的大帆船赛中,都有中国船员、中国船队的身影。
“奥运会帆船只占帆船运动不到10%。”徐莉佳说,她在伦敦奥运会之后来到英国学习,对当地的帆船文化感受很深刻,这也是她决定继续自己帆船事业的重要理由,“我觉得帆船是可以从事一辈子的职业。”奥运帆船跑的再好,如果没有大帆船,在国际帆船界就不会被人瞧得起。
其实,中国帆船帆板协会在国内刚刚推广大帆船运动的时候,不乏质疑的声音出现,因为中国帆船基础薄弱,举全国之力搞竞技帆船,尚且难以在世界大赛占据鳌头,如果再腾出精力搞大帆船,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中国大帆船却赶上了一个绝妙的发展时机。随着中国国力逐渐增强,已有的体育项目已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加上一批“海归”人士回国工作、创业,带回来国外的航海文化,中国大帆船借这股东风打开了局面。
汪潮涌就是这样的一个“海归”,他没想到,在美国几乎家家都喜爱的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度这么低,所以在组建“中国之队”参加美洲杯的时候,他义无反顾。
2007年,“中国杯”在深圳起航,最初,赛事主办公司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国内几乎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凭着一股热情和勤奋,这个比赛从最初需要“三顾茅庐”邀请对方前来参赛,到现在需要通过选拔来确定参赛船只。
大帆船运动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国内帆船产业的迅猛发展,这对奥运竞技帆船产生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首要的一点就是——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解决了。这其实是运动员最为实际的问题。过去,水上项目运动员因为从小开始专业训练,文化基础一般,20多岁就萌生退意,希望能早早退役读书,而帆船产业的发展,让这些退役运动员成为“抢手货”,很多老将愿意坚持下来,多拼四年。培养一个成熟的帆船运动员需要很多年,在帆船比赛的很多项目中,对经验和心理素质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体能的要求,所以在国外经常可以见到40岁甚至50岁的选手参加奥运会。之前,中国运动员因为出路问题早早退役,这对中国帆船来说是很大的损失,而现在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观。“现在看,我们当年坚决发展大帆船的决策还是正确的。”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全海表示。
其次,大帆船项目在中国的普及带动了国内整个帆船文化的提升,运动员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国际帆船界,中国帆船的地位也迅速提升。去年,国际帆联年会在三亚召开,国际帆联主席在致辞中明确表示:中国已经是世界帆船界不可忽视的力量。世界帆船对中国帆船认识上的提升,让中国在帆船的国际事务中有了过硬的底气,这也保证了中国的奥运竞技帆船能够更顺利地发展。同时,更多外教、外籍顾问也愿意同中国帆船合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大小帆船一起跑,才是中国帆船发展的正确之道。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