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是动力 专注迎挑战

2016年07月12日09:30    中国体育报 收藏本文

  花剑世界杯上海站,22岁的陈海威获得铜牌,创造了其在成年组国际赛场上的最好成绩,被评价为中国男子花剑的希望之星。里约奥运会,陈海威也将与奥运冠军雷声、世界冠军马剑飞联袂出行,为中国男子花剑的荣耀而战。

  13岁练剑,9年的时间,陈海威经历了从体校到省队到国家队再到现在的奥运阵容。陈海威说,奥运会更像是各国运动员的一次大聚会,自己的动力大于压力,别看只是初次出征,这位90后小将的自信与霸气都流露于言谈举止中。

  和大多数职业运动员一样,陈海威是被到基层教练相中的,“小时候很好动,篮球、足球都很喜欢,当时正好有教练到我们学校去选人,父母就让我去试试,结果就选中了。”就这样,陈海威从南安体校进入泉州市体工队,走上了练习击剑的道路。2011年,他进入省体工队,成为一名专业击剑运动员。2013年全运会后,陈海威正式入选国家队。

  “最大的困难是我比别人练习击剑要晚,年龄也不占优势,可以说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有时候比小我两三岁的对手我都打不过。”说起当年训练时的艰苦,陈海威很有感触。不过,对于击剑运动的热爱让陈海威坚持了下来,“我能坚持下来,是因为体会到了击剑的乐趣,我喜欢在场上跟对手用剑去博弈,感觉蛮刺激、很酷!”

  在很多人的眼中,陈海威最大的特点是专注,一旦上场比赛,他的眼里只有剑道,只有对手。“击剑场上需要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做这件事情。赛场当中,比赛的节奏很快,一定要专注于比赛,然后去寻找每一秒的时机,才能去战胜对手。”陈海威说。击剑场上的专注,也影响了海威的日常生活,“比如我去读一本书,我会很认真地去看,击剑场上的专注让我在看书时也会有这种专注力。”

  经过几年的磨砺,陈海威逐渐成长起来,尤其在男子花剑团体的争夺中,他已经屡次被安排收尾,“毕竟是团体项目,打最后一棒,一开始还是蛮紧张的,容易急躁。而现在,我会慢下来,耐心跟对手周旋,一剑一剑打,不急不躁地打好每一场比赛。”

  首次参加奥运会,陈海威坦言并不紧张,“其实奥运会就像各个国家的运动员、朋友在一起互相交流,我们要享受比赛,然后从中获得快乐。”至于压力,陈海威表示压力也是动力的一种,会把压力化成动力。

  “奥运会是所有运动员憧憬的舞台,期待自己能在这个舞台上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好水平。”

文章关键词:压力动力奥运会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