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亨利遭到了祖国的遗弃

2015年01月13日09:21   体育专栏  作者:颜强  

  亨利的退役,在英吉利海峡两岸引发的反响,大相径庭。在英国,他被当作神一般的存在,“英超史上最伟大的前锋”,哪怕他并不是一个英国人,他的英超进球纪录,距离阿兰·希勒还有一定距离,而且他离开英超也有了一段时间。

  然而在海峡的另一边,没有多少鲜花、掌声以及追忆,媒体的冷漠、公众的平淡,乃至像法国足协这种行业管理机构的视若无事,安静得出奇。

  任何一个足球国家,在一个像蒂埃里-亨利这样不世出的运动巨星归隐时,都不应该做如是反应。亨利在法国国家队的成就,包括世界杯和欧洲杯冠军,这是法国足球历史上的最高成就。2006年打进决赛,是法国足球七零后黄金一代的谢幕演出。职业足球层面,他在阿森纳成为英国足球传奇,在巴塞罗那登顶欧洲,末期在美国足球同样留下巨大影响。但亨利在法国国内得到的认可,别说齐达内和普拉蒂尼,同时代的图拉姆、德尚和利扎拉祖,声望也远在他之上。

  很大程度上,亨利是又一个坎通纳式的法国人,国内无人问津,甚至会遭遇白眼。海峡对岸却博得了巨大名声,足以让他长久定居下去。

  退役之后,亨利选择的职业,便是去英国电视台担任足球评述工作,其人际遇可见一斑。

  还是有人呼吁,法国国家队应该组织一场纪念赛来送别37岁的亨利,可是回应者寥寥。他的前队友,同样是1998年世界杯冠军队成员的珀蒂愤然抨击道:“……如此的薄情,对待自己的英雄居然能凉薄至此……像法国这样的国家,就该被德国侵略,还应该被德国占领更长时间才对!”

  珀蒂当然会事后为自己失言而道歉,只是这一切,发生在法国,不正常又正常。

  因为法国人根本就不认同亨利,甚至不觉得他是一个标准的法国人,不论他在竞技场上为法国赢得了多少殊荣。亨利在法国遭到冷遇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太英国化了。

  法国能接受一个英雄的各种毛病,齐达内在2006年世界杯决赛上的头槌击倒马特拉齐,间接影响到法国的世界杯冠军希望,但齐达内声望在法国一时无两。亨利的职业生涯并没有齐达内那样的出格举动,他最为人诟病的行为,是2010年世界杯预选赛附加赛对爱尔兰的比赛,关键时刻手球帮助法国队得分出线——为国效力而不择手段,至少本国人一般是会宽容的,可事情发生后连法国媒体都会上升到道德高度来抨击亨利。

  “因为他太英国化美国化,他就不是一个法国人。”这是Canal Plus的主播达伦·杜莱特给我的解释。

  和坎通纳一样,亨利在法国国内踢球时,声名不彰。他是温格在摩纳哥提拔起来的少年球员,1998年世界杯小组赛有过不错进球表现,然而那时的法国队高光巨星还是齐达内、德赛利、布兰科和图拉姆们。世界杯夺冠后,亨利加盟尤文图斯,未能迅速立足,随即被温格带到阿森纳,在北伦敦成为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前锋。

  他的成名与成功,与英超在全球范围内大行其道直接相关,这却不是法国足球的直接成就。他的言行举止,其实有着很强的法国风格,充满创意和想像力,但是在法国国家队,前期亨利必须屈从于德尚、德赛利、齐达内和布兰科这些前辈。2002年世界杯法国惨痛失败后,德尚、德赛利和布兰科这些六零后退出,齐达内走下坡路,亨利如日中天,于是这支星光熠熠的法国队队内,出现了亨利和齐达内更衣室内不合的声音。对于法国公众而言,亨利在北伦敦独领风骚,在国家队制造的却不是积极形象,这种反差更加大了猜疑。

  他的职业道路,由巴萨而美国,和法国足球依然无关。他的谈吐和喜好,都非常英美化,例如他酷爱篮球,每个夏天都会作为CanalPlus电视台转播顾问去报道NBA总决赛。

  他的英文表达,似乎比他法文还好。连他的音乐喜好、型男做派,都更符合英美路线。

  这一切都不是法国社会所能见容。欧盟国家每年都有些媒体调查,在“最傲慢民族”这一项上,法国人从来高居榜首,连法国人自评都是如此。源自内心的文化自豪感,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挫败感,让法国人更加骄傲。这骄傲中参杂有不自信的敏感,更会有失落后的顽固。

  于是在面对亨利时,他在海外的荣耀,未必能转换成国内的认同。在自己的祖国,亨利遭到了最大的遗弃。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亨利 齐达内 法国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