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仁川9月15日体育专电题:初识仁川方便而简单
新华社记者李海堂
没想到干了20多年新闻工作的我居然要首次涉足体育——参加在韩国仁川举行的亚运会报道。虽然是体育报道的菜鸟,但新奇使我产生了一些写稿的冲动。初到仁川,突出的印象是:方便而简单。
由于飞机晚点及过关和激活证件的过程,我们一行10人从香港抵达仁川媒体村已是当地时间14日晚11点多,据说是本村当晚接待的最后一批“村民”。接待人员精神饱满地接待了我们,她们细心而周到,还会简单秀几句中文,让我们有了亲切感。
接待人员给我们每人一串钥匙,颇像多年前单位给自己分房。我们3位男士住进一套三居室的房间,房间面积约120平方米,客厅很大,每人一个房间。房子是新的,有些许油漆味。有些地方诸如厨房被包裹着,不能使用。这可以理解,亚运会后这里会成为一个韩国之家的住所。
房间干净整洁,一些小小的设施使这里更像一个家。进门每人有一双布拖鞋,客厅里有电视、茶几、冰箱,每人有一套洗漱包,包里有牙刷、牙膏、洗发露、沐浴露、护发素,房间里有桌子、台灯甚至抽纸巾,卫生间里有浴巾、卫生纸。可以说,房间设施虽然简单,但一应俱全。
房间唯一的缺陷是窗户没有纱窗,夜间有蚊子光顾。在次日上午“村民”的交谈中,大家都交流着昨夜打死了几个蚊子,似乎消灭多少蚊子也是一种“炫耀”。
从媒体村到媒体中心的班车半小时一班。在15日早上8点发出的班车上,全部是新华社记者,顿时觉得新华社的强大和勤奋。
一路上,看到农田、蔬菜大棚和苗圃以及公交站,很像北京郊区的房山。路两旁的灯柱上,有用韩文和英文书写的亚运标语。在重要路口,偶尔还能看到中文标语。
路上,没有设亚运专用车道,也没看到警察,要经过很多红绿灯。由于是周一,路口略显堵车。8公里多的路程,我们的班车走了45分钟。这也许正是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应有状态。
到了媒体中心,看到高大的现代建筑,众多志愿者和警察坚守岗位,彩旗、标语也多了许多。浓浓的亚运氛围扑面而来。
记者领到的采访包是由中国的赞助商提供的,而活跃在亚运会各个角落的志愿者则全部身着这家中国赞助商的服装。
虽然距离亚运会开幕式还有4天,可媒体中心到处已是忙碌的记者们。可以预见,一场媒体大战即将展开。(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