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体育成长的不仅是数字

2014年02月09日07:20  新华网

  新华社索契2月8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江红

  国际奥委会[微博]和国际体育记者协会8日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仪式,嘉奖那些报道了6届以上冬季奥运会的文字、摄影、电视记者。我和我的同事周杰有幸入选获得了这一嘉奖。

  嘉奖仪式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老记”们畅谈奥运、回顾精彩往事。我的脑海中也浮现出相互交织的两条记忆的线索。一是中国冬奥军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渐强的历历往事。与之相伴的则是中国体育新闻媒体这30多年来的发展、壮大、成熟的历程。

  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冬奥会是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当时还没有手提电脑,发稿要先写在纸上,用文传机连上电话线发到北京,由北京编辑部的打字员敲到电脑里,再由编辑、签发人发送上天。记得当时我手提着笨重的文传机,走进速度滑冰馆记者席的时候,被一旁的美联社记者奚落了一番: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扛着这家伙采访?法新社记者更是调侃地说:“比赛完了你能把它(文传机)卖给我吗?我要把它当文物保存。”

  但正是凭借那台笨重的家伙,新华社向全球首发了叶乔波获得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银牌,为中国实现冬奥会奖牌零突破的消息。

  好几年后,我才实现梦想,有了自己的第一台手提电脑,虽然粗壮笨重,但终于可以像欧美记者那样在现场打字发稿了。随后十几年,中国记者的装备不断鸟枪换炮,甚至超越了不少欧美同行。我们的冬奥会报道队伍也日渐壮大。

  从1980年新华社仅派出5名记者采访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到2006年都灵冬奥会新华社派出22人的队伍,并首次在前方设立编辑部现场播发稿件,再到如今由文字、摄影、音视频、网络的33名中、英、俄文编辑记者组成的庞大记者团,以集成方式,全方位报道索契冬奥会……

  30多年来,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人数翻了若干倍,报道的形式、内容,广度、深度,立意、着眼点等等,都今非昔比。

  本届冬奥会,除新华社外,还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新社、广州日报、新民晚报等中国媒体,共派出近300名记者来到索契采访。

  我们的媒体队伍迅速成长,直接的驱动力,就是近年来不断富裕起来的国人,对冰雪运动的喜爱逐年持续升温。记得几十年前中国只有东三省和少数北方省市的报纸会关注和刊登冬奥会报道,而这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滑冰滑雪越来越成为许多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南方省市的人们也开始关注和从事滑雪和滑冰运动。据统计,目前中国各地光滑雪场就有500多个,滑雪人口近千万。

  从5到33,简单的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国力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冬夏季竞技体育水平的全面均衡提高和大众体育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下一个30年,中国冰雪运动必将迎来又一个飞速发展期,也是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发展期。

  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体育媒体人,真的很幸福!(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称喜欢阅读和足球 四五岁就会游泳
  • 体育英超-利物浦5-1阿森纳 美选手夺冬奥首金
  • 娱乐孙俪怀二胎 邓超非独子网友担心“超生”
  • 财经冯仑:未来房地产还有10到20年好光景
  • 科技世界电竞大赛终结:因钱饮鸩止渴
  • 博客实拍北京初雪(组图) 冯小刚和春晚的交易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7岁孩子收上万压岁钱 称可借哥哥还房贷
  • 育儿小两口春节遭遇16轮催生二胎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