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最大的群体仍是农民。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农民体育的组织方式必须朝着更加丰富活跃的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化整为零。道理很简单,农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不是简单了,而是多元了
日前,中国农民体协举办农民体育干部培训班,年逾花甲的农民体协老将传授经验,加入队伍不久的新兵提出自己的思考。
改革开放前身居土坯草屋的农民与如今住进水泥小楼的农民自然会有大不相同的文化体育需求,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活动方式所能尽皆满足的。加强农民集体意识、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提高文化和道德水平,体育正是一个有效载体。农民体育不仅大有可为,而且要用更为积极的态度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来面对。
经济提升要发展新农业,社会进步要打造新农村,生产力提高要培养新农民。形势的发展对开展农民体育、丰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出更高标准,原有方式中哪些仍可继续发挥作用,哪些应当加以改进,值得探讨。转型时期,事业发展的抓手何在?好使不好使?取决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还是相关政策的规定?唯有尝试以后才知道。
接触几位长年致力于农民体育的朋友,他们面临的困惑不难理解。眼下,身份界定越来越模糊,户籍、居住地和劳作方式都不足以分清谁是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还算不算农民?离开家乡去异地务农归谁管理?留守老幼妇孺如何组织体育文化活动?经济形态的变化,并未改变中国人口最大的群体仍是农民这个现实。时代的发展,意味着农民体育的组织方式必须朝着更加丰富活跃的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化整为零。道理很简单,农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不是简单了,而是多元了,几年才有一次的大型活动难能满足。
将体育融入几亿农民的生活,既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内容。适应与满足需求已属滞后,唯有从中悟到要旨,才会走在前面担起引导之责。(汪大昭[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