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体育渐进式变革成共同期许

2013年11月01日10:10  东方早报

  杨旺

  若干年后,人们在提及辽老大主办的第十二届全运会时,总会加上如下定语:这是最安静的一届全运会,这是最节俭的一届全运会。

  一切和竞赛本身无关。

  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人们对全运会本身的竞技价值已经意兴阑珊。尽管它是目前全中国乃至亚洲水平最高的赛会,但人们更多关注的,却是一些诸如蔡赟[微博]不满队友失误摔拍离场、摔跤选手咬人、蒋文文[微博]蒋婷婷[微博]冤案、北京队消极比赛等不和谐音符。

  从目前情况看,取消全运会并不现实。毕竟,中国还没有发展到可以替代举国体制的良好的全民体育机制,毕竟,对那些在千千万万冷门项目中奋斗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而言,全运会也许意味着他们唯一的出路。

  断然取消,可能会危及不少人的生存,并由此滋生更多不安定因素,因此,渐进式变革,成为各方面的共同期许。

  猜想一:全民体育

  在现行的官员考核体系中,全运会成绩被细化到了一种极致:一块全运会金牌,可以换算成运动员将获得多少房子,多少奖金和养老金,当然也是官员升迁的重要资本。在这种取向下,不乏杀鸡取卵式的价值压榨,或者行政命令的逐步渗透。而在巨大的利益之下,每个人心态都近乎扭曲,对于体育规则,缺乏敬畏之心。

  让精英体育让位于全民体育,尽管可能会让比赛精彩度受损,但并不乏生命力的表现。

  由于全民体育不像竞技体育那样能体现竞技,地方官员们不再为比赛滋生金牌狂躁症,而是切切实实地做一些现实工作。如此,全运会封闭的集训体系将变得通达,而全运会也将更加具有生命力。

  猜想二:项目瘦身

  为了实现振兴三大球政策,有关方面制定了“三大球多个年龄档”、“一金抵三金”的策略,这就让原本复杂不堪的全运会计算方式变得更加复杂而晦涩。

  但结果呢?已经职业化的CBA[微博]联赛、中超联赛,与并未职业化的全运会篮球比赛被硬性地纠缠在一起,本该培养新人的全运会赛场因为这个策略而变得功利,最终全运会也给中国的职业体育整体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本届比赛尽管相比上届瘦身了很多,但比赛项目31个大项350个小项,仍超过北京奥运会的28个大项302个小项;进入决赛运动员共计9770人,与奥运会规模相当;决赛的赛程超过半年。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职业赛事回归本来的竞赛领域,同时砍掉一些中国百姓没兴趣、不喜欢的“欧化”项目,同时设立一些体现民族特色、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如围棋、象棋、台球等。同时,加大新人的培养力度,向校园体育进行倾斜,向群众靠拢、向市场看齐。

  猜想三:中国的“超级碗”

  在沈阳[微博]赛场,众多老记发现奇特的一景:众多项目包括游泳、田径、篮球一票难求。商业运营如此成功了吗?到了赛场,人们却发现很多地方空空如也,原来主办方为了重视安保特意控制了人数,真正做到了“自娱自乐”。

  而在赞助商行列,我们虽然发现了特步、鞍钢、中国银行等十几家企业的名字,赞助金额也号称数亿,但从他们的营销手段来看,大部分具有浓厚的行政命令的影子。

  作为成长了近半个世纪的国内品牌,全运会的影响力是其他综合运动会无法比拟的,同时也存在着市场挖掘和利用的巨大空间。它的一个最好的参照物是奥运会,如果能打造成标志明显、广受人们欢迎的产品,比如真正的全民运动会,依然是不少品牌眼中的香饽饽。

  此外,彩票[微博]、火炬等相关知识产权产品,也存在着畅销空间。而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借助全运会带来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可以大大拓展城市的知名度,大大加快当地服务业包括旅游、金融、商贸、通信、文化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此前,2001年的广东六运会曾有过成功的尝试。

  当然,如何让全运会成为真正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奥运会、“超级碗”之类的知名品牌,需要有完整的品牌战略,也需要建立完整的全运会知识产权体系以及全国的、长期性的市场开发计划,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在目前的时效开发方面,几乎之前每届全运会的市场开发都是从零做起,仅由举办地政府承担风险和收益,这与奥运会依赖在TOP赞助商基础上的商业开发,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