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5日,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在天津闭幕。根据东亚运动会联合会理事会议今年5月的决定,东亚运动会将被全新的东亚青年运动会取代,参赛运动员将被限制为年龄在14岁至18岁之间。这标志着东亚运动会完成了其阶段性历史使命。
那个时代 那些辉煌
上世纪90年代,东亚运动会应运而生。第一届东亚运动会1993年在上海举行,随后韩国釜山、日本大阪、中国澳门和中国香港四个城市分别主办了第二到第五届东亚运动会。东亚运动会的创办,是为了提高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也是为了促进东亚各国开启体育赛事上的新交流而构建的一个竞技平台。
那时,体育职业化方兴未艾,中日韩三个体育大国巍立东亚,使东亚运动会在世界上地位彰显,影响甚大。1993年上海举办首届东亚运动会时,掀开了亚洲体育运动史的崭新篇章。由于那时比赛较少,各国与各地区代表团都极为重视,所派出的参赛选手也都是当时的最强阵容,三大球与基础大项的竞争尤为激烈。
20年间,东亚运动会见证了东亚地区涌现的一批批世界级体育明星,各国、各地区代表团的竞技水平也在其中不断得到提升与壮大。东亚运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也就在于此:不仅使中日韩这样的体育大国中出现的新人们实现了从青涩出道到勇夺桂冠的练兵转型,也为一些竞技体育较为落后的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参赛机会。
乏人问津 走入“末路”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何况这已历经20年的东亚运动会。
本届东亚运动会中,各场馆门口的黄牛们都是愁眉不展。“10元一张票”早已触及了黄牛们的底线,却还是很少有过客驻足问询。事实正是如此,试想,观众不买账当然是因为比赛精彩程度的问题,比赛不紧张刺激,不吸引人,自然就乏人问津。为何如此?
首先,近年来国际性综合以及单项体育赛事在不断增加,不论赛事级别或是赛事影响力,类似东亚运动会这样规模与范围较为局限的赛事根本无力与更大规模的赛事再去较上一把劲。第二,优秀的运动员们也已经无法将太多精力投入到东亚运动会上,他们所关注的对象是世锦赛、奥运会和职业赛事,区域性更小的东亚运动会自然是“难入法眼”了。另外,一旦赛事过于密集,运动员也缓不过劲来。就中国队来说,9月的辽宁全运会刚落幕不久,运动员们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第三,由于东亚地区体育实力存在明显的不均,东亚运动会渐已失色,对手不给力,比赛的观赏性与对抗性就打了折扣。最后,各国体育管理部门也意识到,应该让自家优秀运动员走上更大的舞台,更多地参加高水平比赛,所以各国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派出年轻将士出战东亚运动会。
历经20年,虽然比赛项目及参赛人数逐届增长,“爹不亲娘不爱”的东亚运动会也还是走到了夹缝的尴尬境地,赛事影响力小,顶尖运动员们的缺席,导致东亚运动会星光黯淡,精彩程度逐届下降。如此的运动会,似乎继续举办的价值也不大了。
改头换面 全新出发
如今,东亚运动会已经走到了尽头,然而香港代表团团长霍启刚表示:“不是办不下去,而是换一种思路办。”此前,东亚运动会一直是优秀的年轻运动员起飞的舞台,可想而知,在它“摇身一变”成为东亚青年运动会之后,就凸显出了更强的目的性,即是将竞技的舞台让给更多还未成名的希望之星。
“现在国际奥委会在举办夏季和冬季的青年奥运会,亚奥理事会也开始举办亚洲青年运动会,在东亚,我们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青年运动会,”东亚运动会联合会名誉主席霍震霆表示。“这个改动是为了令东亚运动的发展向年轻一辈的运动员进一步推进,令东亚地区青年运动员可以借此机会交流切磋,让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参加亚洲青年运动会及青年奥运会有更佳的准备。”
东亚运动会的改制应该是值得赞扬的,“东亚运动会”五个字的淡去并无让人遗憾之意,退出历史舞台而又浴火重生的它在追求更高的竞技成绩之外,承载了对青少年们的教育作用,是适应新的国际体育环境的明智之举。(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