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新赛季CBA[微博]体测在四川成都正式开始。一直以来,CBA体测备受争议,今年从10个项目“瘦身”为4个项目的体测同样没有逃脱这种“命运”,各种热议不绝于耳。
在21日进行的两分钟强度投篮中,王仕鹏[微博]、王哲林[微博]、李学林等多位名将没能通过测试。赛后,不少球员纷纷“吐槽”:有人认为“一刀切”的标准不合理,“球场上不同位置的球员,有不同的分工和责任”,“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投手”;也有人认为标准不科学,因为“投篮偶然性比较大”,“希望在梦里可以通过”……
CBA体测标准是否合理、是否科学等问题都有待商榷;但是体测首日,球员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难度并不是很高”、“只要正常训练就能达到”的两分钟强度投篮中的通过率不高,让我们不禁为球员的状态担心,更为CBA乃至是中国篮球的发展捏把汗。
通过率低,可能有场地不适应、热身时间不足等客观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球员的基本功不过关和态度不端正。众多球员在体测上“落马”,让一些业内人士很着急,认为现在“球员身体素质好了,基本功却变差了”;而当年因训练刻苦,“匡鲁彬等前辈投这种强度的投篮,命中率常年在80%左右”。
职业联赛需要职业态度,这不仅是对管理者、俱乐部和教练的要求,更是对球员的要求。球员在“吐槽”之余,不妨对比下“匡鲁彬等前辈”,然后扪心自问:自己的训练是否足够刻苦?基本功是否真正过硬?态度又是否符合职业球员的身份?
目前,CBA球市火爆,发展势头很足;但中国篮球却没有相应地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反而陷入了低谷。CBA红红火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牌外教、外援的加盟,提升了比赛精彩度,“抓住”了球迷的眼球。但是,中国篮球不能只图联赛热闹,更要通过开展联赛切实提高水平;而这就需要国内球员在联赛中端正态度,从基本功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