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文明观中网咋就那么难

2013年10月08日10:49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年中网一大看点是网民和球迷关于文明观赛的在线讨论。对欠文明、无秩序、不规范的行为,见诸媒体的批评和建议不少,表明人们对改善社会文明状态的期待

  一年一度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路大腕球星毕其功力而进取,令球迷大饱眼福,也抬高了赛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德约科维奇[微博]与纳达尔争冠的精彩镜头,并不是在随便哪项网球大赛中都看得到的,能在钻石球场观战的球迷绝对是有幸了。

  不过,来到这里观赛的球迷也并非都表现出与比赛相称的素质,粗俗之举屡有发生,有的全然不顾规矩。虽然中网已经10岁,却年年为球场文明费脑筋,宣传服务、礼仪教育,世界高水平赛事不需要特别强调的“注意事项”都被中网反复强调,可远未达到令参赛和办赛各方满意的效果。

  今年中网一大看点是网民和球迷关于文明观赛的在线讨论。随手摘下两段:其一说:“看温网时,欢呼过后,球场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中国球迷、粉丝看球时的素质亟待提高!中网球赛进行着,看台上人来人往,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球场闹哄哄的,坐在那里脸上发烫!”其二说:“最后一盘有一局拿到破发点,现场个别观众大喊:‘破了她’、‘别着急’等,确实影响很大。”也有不以为然者,认为打球就应不怕干扰,输球赖不得观众嚷嚷,甚至希望改变网球比赛进行中不得喧哗的规矩。

  文明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习惯。平素不以陋习为丑的人到了球场,不会自然文明起来。同理,看球我行我素的人恐怕其他方面也可能很不讲究,即所谓习惯成自然。其实,文明观赛未必是很高的素质要求,像孩子哭、大人吼之类,谁坐在旁边也受不了。

  对欠文明、无秩序、不规范的行为,见诸媒体的批评和建议不少,表明人们对改善社会文明状态的期待。有点争议也好,不妨视为素质培养的方式和过程。球场不过是社会一隅,文明素质和习惯要从小培养,缺了课就要补。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