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规范化管理也是节俭

2013年09月01日23:05  新华网

  新华社沈阳9月1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树文 刘卫宏

  第十二届全运会提出了节俭办赛,并在开幕式等环节厉行节约,这对于此前国内奢华办赛会的现象是一次拨乱反正,让体育回归体育本身,自然也得到广泛好评。

  但开幕式后的第一天赛事,记者多次听到同行的各种抱怨。比如媒体席的分配问题,比如新闻信息的配送问题,比如交通调度问题,比如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等等……

  难道是媒体记者吹毛求疵么?难道是辽宁组委会不够认真不够努力?显然都不是,辽宁组委会在节俭办赛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有些问题,是中国举办国内赛事的一种痼疾,在各个地方可以说是或多或少都存在。

  其实大型赛会是有自己的固定模式,包括交通、安保、新闻服务等各环节,哪些应该提供,哪些不必理会,起码对于承办者来说,在签署承办协议时就应该心里有数,也是有例可循的。

  换句话说,除了个别技术问题之外,办赛的各种流程某种意义上是有套路可循的,其流程也是标准化、程序化的。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规范化的管理能够带来更高的效率,本身就是一种节约,这种对人力、物力的管理都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是科学。

  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中国举办赛会、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包括奥运会这样的世界第一赛会我们都举办成功了。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按照规律来,国际奥委会在挑选承办城市的时候就对承办方有十分细致的要求,这些要求本身就要求组织者必须有规范化的管理,避免了各种一拍脑袋就上马的情况发生。

  但在全运会的管理方面,尽管这已经是第十二届了,但管理细节上的疏忽依然屡见不鲜。全运会管理细节方面至今尚未形成一整套的规范,那么管理上的规范化自然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了。

  届届考察,届届从头再做一套体系,届届免不了一通手忙脚乱,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到头来还不落好。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浪费!

  节俭是必须的,节俭办赛的新风必须坚持下去,但除了在硬件上,更要在思想里、管理机制上动手!辽宁全运会的这种尝试和突破、甚至暴露出来的不足,也将是全运会的宝贵财富。(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