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日报:中国三大球的体制死结反思

2013年08月12日14:44  舜网-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王智新

  绕过体教结合,走捷径的惩罚

  呼吁了多年的“体教结合”道路仍然是空中楼阁,在中国的各级校园中,三大球生存的土壤十分贫瘠,三大球选手走的还是从小开始专业化训练的老路。而从远到欧美、近到日韩的成功经验来看,要真正解决三大球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必须让教育系统联动,发挥“蓄水池”的作用,让三大球成为中国孩子的生活方式。

  体教分离表面上看是一条捷径,可以让同龄的孩子竞技水平迅速超越体教结合的孩子。当用专业队去打业余队的时候,我们是领先的,这从中国参加三大球的世界青年比赛成绩就可以看得出来。为什么中国三大球一到了成年队比赛就不行了呢?这是因为当基础薄弱只有星星之火的专业队碰到根基深厚已成燎原之势的职业队,其弊端就暴露无遗,失利在所难免。中国三大球运动往往热衷于走捷径,但走到最后却发现这是一条越走越窄的道路,没有未来。

  体教分离对于万千个孩子和其家长来说,更是一条险径。走这条道路成材是孤注一掷的事情,一旦不成功则几近社会废人。而体教结合的路子保证除了体育之外,仍然有全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所以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不会排斥这样的道路。NCAA(美国大学生体育总会)规定,必须达到所要求的分数线才能成为大学运动员,这并没有成为一个障碍,反而让篮球等运动在美国的普及更广泛。NCAA与NBA已近无缝对接,事实证明:从长远看,体教并不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反而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一名球员接受过高等教育,对日后的运动智商和体育生涯有很大帮助。我们亚洲的近邻日本、韩国等早就开始借鉴这样的模式,收效显著,而中国却一直在少年便从事专业训练的“捷径”上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以篮球为例,台湾的大学联赛分为三级,第一级十七八支球队,第二级四五十支,第三级有上百支;高中联赛也分成三级,参赛球队有二三百支。有这样的篮球基础,你还认为出现中华台北队战胜中国队这样“地方队战胜国家队”的事情是不可思议的吗?

  中国国家队的绝大多数球员也有大学生身份,但事实上这只是掩耳盗铃的做法。作为中国体坛的一大奇景:运动员不在大学就读,却在大学挂名;大学给他们文凭,他们为大学提升知名度。这样虚假的“体教结合”对于真正的体教结合是莫大的讽刺。

  无三大球,不“体育强国”

  放眼天下,三大球是整个体坛最受欢迎、也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更因其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而延伸成为欧美国家体育产业的核心链条。三大球项目的落后,让中国即便获得再多奥运金牌,也难以实现“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中国的三大球运动从顶层到基础已经全面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追逐成绩无异饮鸩止渴。老路已经走不通,中国三大球项目亟待“二次改革”、“二次革命”,让“半职业化”、“伪职业化”改为真正的职业化、市场化运作,利用三大球独一无二的影响力,推进全民运动、夯实基础已经刻不容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