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微博]、姚明和刘翔,是过去十年中国体育的“三座大山”。
他们仨都22岁的时候,刘翔怀里揣着中国男子田径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而这位象征“中国速度”的上海男孩拥有新的世界纪录和世锦赛冠军还要再等两年;姚明成为史上首位以状元秀身份加盟美国职篮(NBA[微博])赛场的中国人,成为象征“中国高度”的NBA的第一高度,但往后8年的职业生涯他从未与象征世界篮球顶峰的NBA冠军结缘。如今,22岁孙杨的胸前已挂着两块奥运会金牌、四块世锦赛金牌和两项世界纪录,成为碧池中的“中国蛟龙”。从竞技成就上看,孙杨是“三座大山”的最高峰。
有幸,在中国女排[微博]、中国乒羽乃至中国奥运军团集体主义辉煌的自我励志篇章后,我们拥有了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他们仨。或者说,他们仨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体育的“普世语言”,引领我们从容跃上激情对抗、理性沟通的竞技平台。
国际体坛更看重的是竞技实力。就像昨天,当孙杨夺取本届世锦赛个人第二金之后,外国记者最感兴趣的是“你什么时候能破80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你觉得自己能成为本届赛事的MVP吗”,国际泳联也将“只差一步就成为像哈克特(澳大利亚选手)那样一届世锦赛包揽男子400、800和1500自由泳金牌的明星”作为最大看点。而饱读圣贤书的我们,也许并非最看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孔武。
刘翔最打动人的,是他的张扬与出位——他身披五星红旗、一跃跳上冠军领奖台的画面已成经典记忆,他那“亚洲有我、中国有我”的铿锵,“我们黄种人在短跑项目上也能击败黑人,也能击败欧美选手。真的!”的骄傲,令人念念不忘。
姚明最迷人的,是他灵动飘逸得与“傻大个”形象完全背道而驰的中式智慧与西式幽默——对于姚蜜与姚黑,他如此达观:“有两种人,一种人自始至终相信我,他们认为我打得不好的那些比赛只是片段而已;一种人自始至终不相信我,他们认为我打得好的那些比赛只是片段而已。总有一段时间,我能让相信我的人满足;也有一段时间,我做不到。好吧,那就再来一次吧。我从0分2个篮板里走出来过,哪怕再来一次又怎么样?”关于命运,他如此超脱:“生活能选择吗?永远都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钱多。”为了“护短”,他如此巧妙:“拐角里有什么,你知道吗?”
姚明和刘翔随着2012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如今又有了孙杨。除了所向披靡,孙杨会带给我们什么?是“这块金牌没有意外”的超级自信,是“恋爱门”、“师徒反目门”的流言蜚语,还是“要听领导的,为领导分忧”的循规蹈矩?人不是出自同一个模子,孙杨既非刘翔,亦非姚明,或其他,我们无法将他对号入座。我们只知道,在巴塞罗那,与在水中挥斥方遒相比,岸上的孙杨,笑容可掬里按捺着一丝厌倦、滴水不漏中透着一份隐忍。这,也许不是原来的他。
22岁的风流,总会雨打风吹去,孙杨也不可能永远只是爱哭的大男孩。终有一日,他也会和姚明、刘翔一样淡出体育竞争的舞台。令人期待的是,孙杨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力”,也应该像他在碧池中的表现一样,独树一帜!(羊城晚报特派记者汪晖发自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