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国足不败 喜悦之后隐忧多

2013年07月31日11:3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刚刚落下帷幕的东亚四强赛,先后逼平了日本和韩国队的国足[微博]将士们,在最后一场对阵澳大利亚队的比赛中,表现出了许久未曾有过的高水准。4粒进球虽然没有把中国男足送上最后的冠军领奖台,但这场久违的胜利,对委靡不振的国足而言,无疑是一捧甘之如饴的清泉。但在喜悦之后,我们更应该冷静地看到中国足球面临的种种问题。

  声音:中国球迷的过度狂欢

  7月29日,中国许多报纸几乎都用整版关注了国足的胜利。在报道内容中,超过七成的报媒盛赞国足的表现。而在各大门户网站上,关于国足胜利的消息和各种溢美之词也都出现在了醒目的位置。压抑了太久,爆发难免猛烈。许多媒体和球迷热情大发、爱心泛滥,毫不吝啬地给予溢美之词,不知情者还以为国足进了世界杯决赛圈。

  对于3支已经闯入明年世界杯决赛圈的对手来说,东亚杯只不过是一个锻炼新人和队伍调整的“鸡肋”比赛。但对急需重拾尊严、重振士气的中国足球来说,东亚杯的亚军却值得狂欢,只是这种狂欢是一种还不够档次的狂欢。

  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的那样,在经历了漫长的打假扫黑时代和巴西世界杯预选赛国足出局、惨败泰国队的打击之后,球迷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国足的心理期待跌落谷底。所以,即使国足在东亚杯上表现得只是中规中矩,也足以让他们感到快乐。因为从他们开始看球起,从国家队身上得到的快乐太少,而他们又太需要快乐了,这种快乐足以成为一次狂欢的理由。但是中国足球并不仅仅需要这种狂欢,我们需要的是中国足球实质性的进步和在国际赛场上的更多胜利。

  赛场:精气神和技战术的比拼

  在和澳大利亚的较量当中,国足表现出了难得一见的技战术水平。而如此出人意料的出色表现也让球迷惊呼“国足踢得像巴萨[微博]”。全场比赛中,国足的控球率达到了62.7%,16次射门12次打正,此外,本场比赛国足传球次数多达757次,传球成功率高达91.0%。一直到比分变成4∶1之前,下半场比赛完全成为了中国队的进攻表演,身体占优的澳大利亚队反而成为了球场上碰不到球的一方,国足踢出了近几年自己最漂亮的比赛。

  但踢了88分钟华丽足球的国足将士们并没有将之前的神奇表现延续到终场哨声响起之时,防守端漏洞频出的老毛病,在最后几分钟的暴露,险些葬送了国足的大好局面。打进一球帮助球队再度领先的孙可[微博],在赛后谈到对手连追两球时说:“到最后大家体能跟不上,有些放松。”熟悉国足的球迷都知道,正是有了这些终场前的体能下降和领先后的心态松懈,也才有了各种令人伤心的黑色三分钟。

  在面对日本和韩国队的比赛中,技战术发挥并不是很出色的国足打出了精气神,也正是这种血性和顽强帮助中国队最终逼平了这两个劲敌。在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和精气神的体现对于最后的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客观地说,在本次东亚杯的比赛中,国足在这两个层面上都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但为了实现更大的突破,国足还应该做得更好。

  历史:尴尬的“热身赛王”

  2006年,朱广沪带领中国队首次夺取东亚杯的冠军,然而在两年之后的亚洲杯上,中国队小组未能出线。让我们再把时间倒回到离我们更近的2010年,那时的中国足球深陷在反赌扫黑的一片泥沼当中。在那年的东亚杯上,由高洪波[微博]带领的国足队伍再夺冠军。也正是在那次比赛中,面对32年未曾战胜过的韩国队,中国队以一场3∶0的酣畅淋漓的大胜终结了自己的恐韩症。可是历史总是如此相似,给国人带来无限希望的国足在2011年的亚洲杯上小组再次未能出线。

  我们这支尴尬的“热身赛王”甚至没有在这次的比赛中拿到冠军。站在教练的角度上来看,国足在本次东亚杯的表现是傅博[微博]以他东方式的智慧完成的一次危机公关任务。但就像高洪波一样,傅博无法拯救国足,更不要说拯救中国足球。从高洪波到卡马乔,再到傅博,国足所发生的种种荒诞不经的闹剧,总应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中国的足球决策者总是用类似于东亚杯这样的没有太多强敌竞争的热身赛成绩作为标杆来衡量国足的水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高估了国足的水准。而这种不专业和急于求成的态度更让他们在十几年间轮番规划中国足球,轮流喊出的“×年内重返亚洲一流”口号,最终规划和口号却屡屡落空的笑话。如果决策者们不是抱着一种类似于“大跃进”的思想在空喊口号,而是真正地去了解并尊重足球这项运动,按照这项运动的规律去发展中国足球,中国足球才会有希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