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中国拳跆中心未雨绸缪

2013年03月26日11:39  中国体育报

  今年是伦敦奥运会后的调整年,也是全运会年,许多优秀拳手都在考虑应该做些调整全力备战全运会,但国家体育总局拳跆中心拳击部相关负责人却不这么看,从春节前便连续派出3支国家队,先后参加了匈牙利、德国和捷克的国际拳击邀请赛,尽遣国内优秀拳手和有潜质的年轻拳手出去锻炼见世面。

  对此,拳击部部长李频认为,频频派队伍出访有两个意义:一是通过国际比赛检验拳手的冬训情况,查找问题,为2016年奥运会备战周期开年发现新人,打造队伍,当然还有教练;二是打探消息,了解国际拳坛最新动态。

  从今年6月1日开始,国际拳联推进拳击职业化将进入一个质变阶段,所有成年男子比赛拳手将全部摘掉头盔,计分方法将从过去使用多年的每回合计点并累计计算结果,变成职业拳击的每回合10分制,变化极大。由于某些原因,中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开始尝试,但必须提前做准备,特别是今年6月将在贵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贵阳国际拳击公开赛,也将采用新规则。在这种情况下,未雨绸缪就显得非常重要。

  李频认为,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拳手,还包括裁判和医务监督,他们对新拳击比赛规则和理念的理解是否深刻、打分尺度把握是否正确合理、拳手受伤后处置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拳手受伤后是否能将影响降到最低、技术水平能否继续发挥等。

  其中尤其对医务监督的职责和处理伤口的技能要求更高,因为拳手摘掉头盔后,头部碰撞和击打眼眶受伤的可能性增加较多,而在奥林匹克拳击或业余拳击比赛中,由于拳手戴头盔,对拳手之间头部碰撞和击打后形成一定缓冲,拳手很少出现眼眶受伤的情况,即使出现医务监督也通常建议裁判马上终止比赛,现场不进行处理。

  因此,对医务监督进行培训就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目前国内许多省市的队医水平不高,没有这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所以,拳跆中心日前在成都四川省骨科医院举行全国拳击队队医中医技能及医务仲裁培训班,聘请国内知名中医骨伤、运动创伤专家张世明等国内资深专家讲学授课,目的就在于此。

  同样,日前在四川都江堰举行的全运会裁判培训班,也向参加培训的学员介绍了国际拳联的这个变化,提前做好功课。

  李频表示,今年8月全运会拳击比赛是否采用国际拳联新规则,目前还未确定,因为这个变化对每个拳手的影响因技术风格打法等原因会有所不同,加之全运会的重要性,因此,拳击部将在4月举行的全国男女拳击锦标赛暨全运会预赛期间,征求各队教练的意见后再确定。

  李频强调,无论做出任何决定,都必须以为下届奥运会中国拳击力争取得好成绩为重心,这是大目标,必须提早筹划设计。否则,中国拳击将被甩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