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济南时报》:改出来的巨无霸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01:41  济南时报

  北京时间昨晚,在欧、亚乒乓球强国的强烈反对下,提前施行“禁胶令”的提案搁浅。虽然“禁胶令”提前的提案没有成功,但国际乒联从来没有放弃过从规则和器材上削弱中国队的想法。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乒联就开始酝酿乒坛改革,只是到目前为止,“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次针对中国人的改革都被中国人成功适应,中国乒乓的霸主地位到现在仍没有因为改革而有任何变化。

  近几十年来国际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观赏性”和“竞技性”的尖锐碰撞。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乒联也曾对一些不规范的发球动作有过限制,起初也曾遭人唱反调,过不多久,就被广大乒坛选手和教练接受了。

  1981年

世乒赛,国乒包揽七项冠军。从那时起,国际乒联就开始酝酿修改规则。1983年,国乒只丢掉了男双一块金牌。那届世乒赛,蔡振华的“转拍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国际乒联修改规则,要求两面胶皮必须不同颜色,这项规则不仅让蔡振华转不了拍子,还生生改得他退役了。不过,那一年“笑面虎”陈新华连下两阵,再加上江嘉良横空出世,团体赛力擒阿佩伊伦,一代新球王诞生了。

  近五年来,国际乒联在“世界打中国”的大方向下,致力于通过改革来削弱国乒的优势,但收效甚微。先说小球改大球,由于在打法和传统训练方法上的限制,中国

乒乓球选手重速度、轻旋转,大多以快取胜,所以球体增大、速度减慢、回合增多对
中国队
来说绝非好事。不过,中国队对此很快研究了应对措施,2001年的大阪世乒赛,中国军团再奏凯歌:女团五连冠,男团夺回斯杯。这一切表明,虽然世界乒坛进入了大球时代,但是,中国乒乓球的王者地位还是很难撼动。

  大球才兴,国际乒联又祭出发球和计分的变革。目的只有一个:削弱中国队对这项运动的垄断性优势,分流金牌从而保持竞争的魅力,让比赛更具悬念,吸引更多的观众。不过,真正使比赛精彩的根本原因是提高了结果的偶然性。这一改革确实给中国制造了一些麻烦:2003年的世乒赛,21岁的波尔就将孔令辉挑落马下。同年,男单金牌被施拉格夺走,国乒未能实现包圆。

  不过麻烦只是暂时的,国乒迅速找到了应对的措施,又一批新人涌现出来。接下来的2005年和2006年世乒赛,中国再次包揽七项冠军。

  这次“禁胶令”的施行,抛开商业利益等因素不提,对比赛场面和运动员的影响是无可置疑的,作为世界上整体实力最强的中国更是首当其冲。连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都承认,改革可能会让乒乓球退回到1988年的状态。前世界冠军齐宝香谈到这次改革表示,用无机胶水后的乒乓球比赛可能会像现在的老年比赛,球速很慢、没有力量,观赏性到底是增加了还是降低了,显而易见。

  每一次的改革都给中国人造成困难,但每一次的改革又都会被中国人适应。蔡振华说得好:“改制后对中国队的影响肯定是有的,我们将付出更大的努力,积极研究对策,争取继续保持我们的优势。”这话就好比“尽管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只不过,这样改下去,乒乓运动可能变得更加乏味。限制中国乒乓发展是小事,但如果因为改革放慢了世界乒乓球前进的脚步,把观众和赞助商吓跑了,那就不值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