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周报》杨道立:球的规则不能丢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01:53 足球周报 | |||||||||
除去球类运动,这一周,可谓了无战事。 球类运动很好看。否则,不会像花样滑冰似的,退役者可组织明星队在世界巡演。譬如。早期的中国乒坛冠军郭跃华等,近期的美国NBA篮球前明星们,因技艺眩目,给人欢愉,均深受市场追捧。但检索眼前国内各类球赛,又着实难以兴奋。像我等多少免不了以文载道的人,总不能以不好色的笔去描绘网坛美女莎娃的俄式长腿,足坛猛男姜坤的“西学”手
当然,中国U17国家队战胜伊朗队是个好消息,但较之成年人的,国际化色彩更浓的,国民心头更惦记的,又显得份量太轻。一言以蔽之,对于足球衣单、网球票贱、篮球“姚”贵、乒乓无险、女排换血、女足见阎的局面,难以下笔酣畅。 还是歪批两则一斜一正的球坛事件吧! 所谓斜,只是从遵守契约的规则出发,陈述一孔之见而已。 在中国举办NBA常规赛式,足以透视国门的开放,体坛的繁荣;承办方为满足观众的需求,做了很多很细的工作。也许星夜排队购票的盛况超出想象,具体经办的部门竟以很“人文”的口气解释,为了减少观众的饥饿和疲惫,采取了提前售票速战速决的做法。 表面看来,这是善良的,替排队人着想的好事。但对那些依照公开信息如约而至的人,却不公平。 难道通过媒体广而告之的发放时间不算数?难道现场工作人员的″灵活机动″可以取代主办方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承诺? 对于这样动辄“人治”一把的事儿,不是上纲上线,真是要拷问:即使不是图自己省时省事儿或者有什么猫腻,也太缺乏规则意识了!倘若首次中国赛区就是这样的承办NBA,下面的戏真的不大能演出国际水准来! 我们有些同胞就像狂爱刘翔恨不能把英雄当成自己脖子上的项链一样,往往不从观念上与国际接轨,或从大局上,俯视细节;而是习惯于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在规则面前没有半点敬畏之心。提前销售NBA门票一事虽小,但在皇城根下,做得那么轻车熟路,说得那般理所当然,以一斑窥全豹,不禁对中国体育的市场运作感到担忧。以此类推,从售票口到竞赛场,林林总总的不守规则,还会演绎出多少亲痛仇快的丑闻闹剧? 所以,我要把上述小事件放大,大到足以令对规则毫无顾忌的人惧怕遭到报应。 与斜对应的正,则是陈忠和的反省。 对于2002年的“放水”事件,陈忠和在《笑对人生》中作了相当有价值的阐述。 那不是对喊“下课”的抱怨,不是对压力的反讽,不是对他为求得中国获胜而用心良苦的动机辩解。他老老实实承认,出于策略性考虑,在仔细研究了当时国际排球协会的竞赛规则后,为了避强求顺,采取让替补首发等措施,才造成舆论的轰然而起……。最后,他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求赢之心多么合乎情理,如此战略战术,还是背离竞技体育的本质,不符合奥林匹克体育精神。 不知道张海涛在面见阎世铎之前,在下笔写万言总结书之前,读没读过陈忠和的书。也许,在他看来,虽同是大球却并非同一项目,大可不必从陈忠和对失败的醒悟中寻求自救的真理;也许,有些人至今不明白,陈忠和笑从何来,赢从何来。 陈忠和是深谙游戏规则即竞赛规则的人。正因为如此,他与时俱进地知己知彼。他知道竞技体育的真谛是高昂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他也知道在不那么纯洁的国际体坛有人始终把规则的制订和执行当成不流血的战争来恃强凌弱。但当对真假善恶美丑都烂熟于心之后,他就智慧得单纯了:凡被确认的竞赛规则都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在认同的规则里让自己成为真心英雄。 所谓“巨匠总是在限制中表现才华”,便是对陈忠和现象最生动的诠释。 规则是竞技的法律,是竞技运动能够跨越国界公平地诞生世界冠军的基础。中国拥有世界人数最多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观众,当国球威震四方,三大球亦发展起来,难道我们还不该像陈忠和那样,以宗教般的虔诚去敬畏球场上的一切规则么?! 其实,规则约束的,不仅仅是球类运动,也不仅仅是体育本身,它是在规范着我们人的素质和人心的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