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可能的乐观者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10日09:51  三联生活周刊微博

  最不可能的乐观者

  从石家庄坐车一个多小时,可以到一个叫行唐的小县城。一路上,灰色的浓雾,空气中泛着尘土的泥腥味。在这里生活的人,大概都不会太快乐吧。我来这里,是为了寻找一个叫二辰的女孩。

  不久前,一个NHK的纪录片导演告诉我,他在行唐遇到一个女孩,天生残疾,从小被父母抛弃,但乐天豁达,熟读《论语》,不抱怨父母。

  我没有想到她的残疾竟是脑瘫。我与她握手。她的手握得很紧,但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头。她眼睛的视线也不对。她很费力才能说出一句话,大部分时候我必须依靠她的朋友翻译,才能明白她的意思。她的朋友告诉我,她的神智是清明的。

  她很努力地生活。家里只有她和姥爷两个人住,她尽心尽力地照顾姥爷。房子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阳台上种满了花和绿色植物。她说,花是姥姥教她种的。姥姥是这个世界上给她最多温暖的人,但她已经去世了。

  15岁时父母离婚,她被判给父亲,但父亲不肯要她。这成了她心底深处一个死结,至今无法解开。4年后,她在行唐街头遇见父亲,迎上去笑问:“爸爸,你过得好吗?”

  她小时候就知道自己有问题。走一步,就摔一跤。腿上摔得乌青。

  “5岁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么好好活下去,要么就干脆死掉。”她一字一顿地说。这是她整个下午最连贯的一句话。那种决绝的口气让我意识到,这个女孩子其实一点都不豁达。她的心里有着深深的自卑和无助。对她来说,乐观是极度的绝境之中唯一的武器,也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我很喜欢美国一个叫迈克尔·福克斯(Michael J.Fox)的演员。他演过《回到未来》、《政界小人物》、《波士顿法律》等,最近又在《律政巾帼》里客串一个患有帕金森症的律师,手段狡猾,喜欢以帕金森症为借口博取陪审团的同情。

  最近才知道,原来现实生活中的福克斯在20多年前就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症。近几年来,他的病情不断加重,已经是深度“运动迟缓”。如果不借助药力,他的双臂就如铅体般沉重,无法控制与移动。病情严重时,他甚至无法发声,或者吐字模糊不清。他每日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服药一次。如果服药时间掌握不好,就会丧失对身体的控制。

  在他新出版的自传《永远朝前看: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者的冒险》里,他这样写道:“我很清楚地知道,帕金森症最终将使我不得不结束演员生涯,我可能得另外找一个行业,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处理。”

  生命中一些重大的悲痛与丧失经常使人觉醒,让人体会到一种本真式的存在。在心理学上,这叫“觉醒体验”。很多濒临死亡的晚期癌症患者,非但没有陷入麻木的绝望,反而发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变化。他们放弃了生活中无关紧要的琐屑之事,重新安排了生活的重心;他们主动选择不做违背心意的事情;他们花时间与至亲至爱更深地交流,对生命中原本平常的事物,比如变换的四季、美丽的大自然充满了感恩。

  审思生命的有限性是如此清醒的痛苦,但它却能使我们热爱生命,并充满感激地珍稀它。正如乔布斯所说:“死亡极有可能是生命最杰出的一项发明,因为它去旧迎新。”

  乐观:进化的礼物

  有一部叫《兔子洞》的电影,讲一场车祸如何摧毁了一个快乐的中产阶级家庭。

  因为目睹儿子的死亡,妮可·基德曼扮演的妻子从此将自己禁锢在家中,试图通过各种方法消解心中的悲痛,但久久无法将儿子的身影从记忆中抹去。

  影片的最后,她与那个肇事的年轻司机坐在一起,幻想着无数个平行宇宙的存在:“这只是我们生活的悲伤版本。还有其他版本,在那里,一切还好好的——我喜欢这个想法,真好——在某处,我们仍在欢度年华。”

  这是非理性的乐观,也是绝望之中唯一的慰藉。没有这种慰藉,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

  生命的两极,是人类最无助的两种状态。初生的婴儿无法做任何事,几乎所有行为都是反射行为。死亡,更是人所不能控制。

  为什么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地追问生命的意义?

  动物从不会为死亡焦虑或担忧。不知道的东西不能伤害它们。

  与动物相比,人类有两种独特的能力:记忆和意识。因为有了这两种能力,人类生活才产生了悲剧意识——当我们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与此有关的过去的欢乐或痛苦以及以后可能会有的更多快乐或痛苦也同时涌上心头。

  一方面,痛苦和死亡是我们应该泰然接受的生物自然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自我保存和追求幸福的本能却拒绝接受这一现实,并对这种结果感到恐惧。所以,对于死亡的认知必须与关于美好未来的描绘相随行,我们的人生才不至于崩溃。

  也许,有宗教信仰的人是幸福的。宗教许诺了某种形式的再生、不朽或是转世。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在的神在看着他们,保护着他们,为他们规划人生。对于没有这种保护伞的人来说,我们必须假设生命来自偶然。作为生而有限的动物,无论如何渴望,我们都无法依赖自己以外的任何事物来保护自己、评估自己的行为或是提供有意义的人生蓝图。但是,我们的人生没有被预先注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如何尽可能充实、快乐、富有意义地活着。而真正的乐观者,是在将世界看清楚之后,仍然将人生过得津津有味的人。

  抑郁症的10种认知错误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这是完美主义者的典型认知错误,用一种极端的、黑白分明的标准来评价自己。一位成绩一直是A的学生在一次考试中得了B之后说:我完蛋了。

  过度归纳——认为一件事一旦发生了,它就会在你身上反复发生,尤其是不好的事情,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拒绝之痛几乎全是由于过于概括引起的。一位害羞的年轻人鼓足勇气约一个女孩,这位女孩由于有约在先,于是就礼貌地拒绝了。于是这位男孩就对自己说:“我再也不约人了。没有女孩愿意和我约会。我的一生都会孤独而悲惨。”在他扭曲的认知里,因为被一个女孩拒绝过一次,地球上任何一位合格的女士都会反复不断地拒绝他。

  心理过虑——你从任意情景中选择一段消极细节,仔细思考这段细节,你会发觉整个环境都是消极的。当一个人抑郁时,就戴上了一副特别的有色眼镜,经过它的过滤,什么东西都变得消极。你只让消极的东西进入你的思想意识里。术语将这一过程称作“选择性吸收”。这是一种坏习惯,它会让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贬低成果——无视积极体验,并不断地将积极体验转化成噩梦般的消极体验的一种心理倾向,这是“颠覆炼金术”。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梦寐以求的就是找到一种把普通的金属转化成金子的方法。假如你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可能就会在用同样的天赋做着相反的事情——会迅速地把金子般的快乐转化成低落的情绪。不过你并不是有意识的——或许你甚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在做什么。

  跳跃式结论——你会武断地跳到一个不被周围事实所支持的消极结论上来。这种情况的两个例子就是“测心术”和“先知错误”。“测心术”是你假定其他人都瞧不起你,你对此深信不疑,甚至不愿去检验一下。“先知错误”是你猜想某些事情要发生,然后把这个预言当做一个事实,好像你有一颗只预言不幸的水晶球一样。

  夸张或者忽略——夸张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忽略自己的能力和成果。

  情绪化推论——把自己的情绪当做真理的证据。这种推理是一种误导,因为你的感情反映了你的思想和信念。如果它们被扭曲了——许多情况下都是这样,你的情绪就没有了合理性。可以作为情绪推理的例子有:“我觉得有罪,所以我肯定干过坏事”;“我感到灭顶般的无望,所以我的问题肯定不可能解决”;“我感到有欠缺,所以,我一定是一个无价值的人”。

  “应该”强迫症——你试图通过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做这个”来激发自己,这种陈述会让你感到有一种压力和怨恨。矛盾的是,你最终会感到冷淡和缺乏动力。

  贴标签而且贴错标签——为自己贴标签意味着你基于个人所犯的错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完全消极的自我形象。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其背后的哲学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所犯的错误”。

  个人化——这种扭曲是负罪感之母!即便毫无根据,你也会假定自己应该为某一消极事件负责。你武断地认为事情的发生是你的过错,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这件事上你并无责任。

  〔摘自《好心情手册》(Feeling good,大卫·伯恩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关注新浪户外(微博),了解更多户外资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