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体育与奥运:1952年即参赛 李丽珊帆船摘金

2016年08月28日20:30    新华网 收藏本文
“风之后”李丽珊“风之后”李丽珊

  新华社香港8月28日体育专电 题:香港体育与奥运的不解情缘

  从1952年的赫尔辛基4名港将首次登上奥运舞台到2016年39名运动员征战里约,六十四个年轮见证了香港体育与奥运结下的不解情缘。

  二战后,百业待兴,一众体育人才荟萃香港,在1950年11月24日发起成立了香港业余体育协会,这也是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港协)暨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前身。

  1951年,香港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告成立,并以地区奥委会的身份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宣告香港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正式结缘。

  在香港奥委会的组织章程里,明确写明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甄选和组织香港运动员参加国际综合项目运动会比赛。在过去的64年里,香港代表团总共参加了16届奥运会,获得了1金1银1铜的佳绩。

  1952年,芬兰的赫尔辛基,香港第一次踏上奥运之旅,由于经费不足,只派出四名游泳运动员出赛。“太平山飞鱼”张乾文在男子100米自由泳中打破香港纪录,成为香港奥运史第一位打破香港纪录的运动员。

  1964年的东京,奥运圣火首次在香港传递,掀起了香港群众对奥运的热情,香港派出了48名选手参加了射击自行车、田径、拳击曲棍球的比赛。虽未获得奖牌,但奥运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港人的关注。

  1988年的汉城(首尔),香港组合陈智才和陈念慈获得羽毛球混双铜牌,但由于羽毛球当时还是示范项目,所以这枚奖牌未能计入香港队的奥运正式成绩。不过,这枚铜牌极大鼓舞了香港群众的士气,吸引了更多对奥运的关注。

  1996年7月29日是铭刻在香港奥运史册上的一天,李丽珊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帆船金牌,摘得香港奥运首金。香港体育学院为了表扬这一奥运首金以及香港运动员在同年残奥会上5金5银5铜的佳绩,设立1300万港元为现役及退役运动员提供进修经费和生活资助。当时的香港地铁公司年底还将原本命名为“大角咀站”的站名改为“奥运站”。

  2004年的雅典,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球男双组合“乒乓孖宝”李静和高礼泽决赛中不敌中国国家队摘得一枚银牌,这也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在奥运会上获得的首枚奖牌。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国人的奥运梦想,香港成为马术项目的协办城市。奥运圣火也再次来到香港,李丽珊擎起了在港火炬传递第一棒,“亚洲车王”黄金宝成为最后一棒火炬手。

  2012年的伦敦,“牛下女车神”李慧诗摘得场地自行车女子凯琳赛铜牌,为中国香港代表团再添一枚奖牌。

  能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香港体育成就的获得都肇始于由港协暨奥委会在港长期所推动的“全民运动”,而与奥运的结缘也惠及香港民生。

  1958年,港协暨奥委会引入“全民体育节”的概念,在香港首办体育节,让全港市民参与运动,除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让广大群众接触奥林匹克精神。在那个市民忙于为生机奔忙、体育还是小众参与的年代,港协暨奥委会主动以一己之力来举办香港体育节,在当时被视为一大突破。

  此外,港协暨奥委会还于1987年开始举办奥运欢乐跑(2010年改名为奥运日暨奥运欢乐跑),2000年接手主办被誉为体坛奥斯卡的香港杰出运动员选举。(完)

文章关键词:香港奥运体育奥林匹克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