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缓慢的语调,爽朗明媚的笑颜,眼前的女子内敛、温柔,毫不张扬,看不出一点世界冠军的样子。
她是乔红,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二号”,也是前后两任“乒乓女皇”身边那片最珍贵的“绿叶”搭档。
憋出来的世界冠军
与大多数的乒乓球国手不同,如今回想起来,乔红依然认为,自己与乒乓球,一开始并不来电。
一年级被挑选入校队。小学时代,乒乓球带给乔红的记忆,总是围绕着一个输字,“每次输每次哭,根本感觉不到快乐。”性格温和,随遇而安,或许也是骨子里这份与世无争,让乔红并不适应乒乓球出名要趁早的普遍规律。12岁进入省队,明明天赋极高,但却只是混在中游,“我们那个时代,如果十四五岁还没进国青队,那基本就等于顶级梯队已关上了门。”
1987年,19岁的乔红站在人生分岔路上。
不快乐、没成绩,双面横拍打法在当时主流的乒乓球选手中,也只是属于陪练级别……乔红打算打完全运会就退役。然而,与世无争的乔红却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亚军,也因此受到国家队青睐,被直接招收进队。
在国家队,大器晚成的乔红,遇到了“那个让我灵魂开窍的人”:教练曾传强。乔红记得,甫进国家队,几乎没有一个教练愿意接受自己——年纪大、技术非主流,临场容易紧张、个性也比较“温吞”……这样的乔红,几乎已经被贴上了“陪练边缘选手”的标签。“训练时,比我小的队员都在背后偷偷笑话我动作难看。”然而,曾教练却对她青睐有加。因材施教,曾传强帮乔红细抠技战术,从不与她“紧张”。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1989年第40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成为乔红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在女子单打比赛中,当赛前被普遍看好的邓亚萍等人都意外不敌对手,中国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之际,乔红杀出一条血路。
女单、女双、女团,那届世乒赛,乔红加冕三金王。赛后,有媒体称她为“憋出来的世界冠军”。守得云开见月明,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她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在乒乓运动中颇具天赋,“真正自信了起来。”
“被嫌弃”的黄金搭档
说起乔红,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却是另一个矮小精悍的身影——邓亚萍。作为双打搭档,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上,她们堪称最成功的黄金组合。
回忆当初,乔红却笑称,自己与邓亚萍的双打组合,是两个“被嫌弃的人”组成的“同病相怜组合”——“我是打得太差,她是打得太好。”这番话语里,尽管有着自谦的成分,但却也道出了这对金牌组合的一个特点——互补。
勤奋、好胜、聪明,从小就展现极高天赋,面对“红花”邓亚萍,其他队友都不愿当那个被光芒掩盖的“绿叶”。和争强好胜的邓亚萍正好相反,大器晚成的经历养成了乔红默默无闻、不争不抢、不卑不亢的球场个性,乐于奉献的她,无疑是邓亚萍完美搭档的唯一人选。
作为黄金搭档,乔红和邓亚萍的双打在当时乒坛无人能敌,善于配合是乔红对自己的评价,虽然乔红比邓亚萍更早获得单打世界冠军,但每次双打训练,教练都着重指导她,“跟小邓配时,挺紧张的。我就觉得应该多想想她,理解她。加上她是进攻型,我是稳健型,我负责把球弄上台,由她来进攻。”
犹如水与火,善于攻城略地的邓亚萍负责打出杀招,而甘于付出配合的乔红则是帮她补漏、给她喂球的那个。
自1992年奥运会起,一直到1997年,在大大小小的单打比赛中,邓亚萍一直是冠军,而亚军一直都是乔红。很多人都感慨,“既生乔何生邓”,但乔红自己却很释然,她说:“比较一下我和小邓的付出,我觉得自己拿第二够好了,她每天平均比我多练一个小时。我除了比小邓差,比其他人还好呢。说实话,我挺佩服小邓的,我没有她那种毅力。我比较随意,不会勉强自己,先尽力,不行就算了。”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而且还是两个都特别优秀的运动员,但乔红完全没有,她与邓亚萍联合起来,为中国夺得了不少荣誉,也奠定了那个时期中国乒乓球的霸主地位。
王楠的“心理垃圾桶”
1996年退役后,乔红被中国乒协公派到日本松下电器公司队。卸去了责任和压力,在那边她边打球边教球,日子过得十分清闲。可她偏偏是个不会享“清福”的人,闲得她直发慌,于是,她放弃日本的工作,回到国家队担任主教练。
继承了恩师曾传强的风格,乔红的性格优势也在当教练时展现出来——温柔细心的她可以和队员们相处愉快,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和队员无话不谈。她格外善于开导队员,激励队员,让队员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我从曾指导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我打球的时候,很少计较输赢,曾指导要求我,输球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从小养成先自我检讨的习惯,这样受外来干扰就比较小。”
乔红最有名的徒弟是王楠。从某种角度而言,乔红的辈分该算是王楠的师姐——两人在国家队时期都曾师从曾传强。
在釜山亚运会遭遇“滑铁卢”后,王楠一度走入自怨自艾的低谷。换上乔红当教练,是王楠自己的主意,“那时候,她其实也就是想找个知心人。”乔红的指导,让王楠走出了釜山亚运会失利的阴影,在第47届世乒赛中摘取了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3项冠军,囊获大满贯。
回忆过往,乔红谦虚表示,自己对王楠的帮助,其实更多是在心理层面——简单说,就是当王楠的心理垃圾桶。“那段时间,对王楠而言是最困难的,她身边需要一个能够信赖而且知心的人,听她说说心里话。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倾诉对象,在这方面配合了她一下,努力让她有份好心情。烦心事儿少了,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自然就多一些,打球关键还是靠她自己。”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