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投入400亿实现收支平衡 十运让江苏快乐并痛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0:50 每日商报

  十运会的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盘算十运会的经济账却才刚刚上路。据披露,江苏在本届全运会上砸了400个亿的总投入(包括场馆建设和市容建设),为了办好一届全运会的确不惜血本。当然,江苏人大量的资金投入也换得了他们想要的一切——顺利抢到金牌榜首位;高额的回报,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体育软硬件的大幅度提升;城市“名片”顺利打出……目前种种迹象都表明,江苏在十运会上是成功而且丰收的。但从“后十运经济”效应来分析,江苏的确还有一大笔“债务”要还,靠大资金投入而过快拉升的体育经济,需要几年时间来做
弥补工作。

  效仿奥运带来收支平衡

  作为北京奥运前国内最大规模的综合性运动会,

十运会被视为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因此,本届十运会在经营上也向奥运会看齐,全面走市场化路线。与以前历届靠国家财力支持的全运会相比,十运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它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北京奥运会的影响。奥运会实行的赞助招商、特许经营、门票销售等营销计划都成为了十运会学习的标尺。

  从2003年10月23日起,十运会资源开发工作正式开始。为了让这次“吃螃蟹”的过程顺利,十运会还专门成立了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在两年的市场化运作中,十运会累计获得了超过4.5亿元人民币的赞助金额,这个数字超过了八运会和九运会的总和。十运会资源开发主要沿用了奥运会的资源开发形式,其赞助招商分为合作伙伴、赞助商和供应商(独家供应商)三个等级,细分的最直接效应就是赞助商纷至沓来,其中以江苏当地的企业最为热衷。

  另外,十运会在沿用奥运会营销计划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商业资源开发及社会捐赠等内容,这也是种全新的尝试,组委会这方面的收入依然不菲。另外,加上常规收入——广告和门票,而不计算场馆建设和市容建设的费用,江苏在十运会收支上基本实现了平衡。

  为“后十运经济”埋单

  “后十运经济”分为两块。一是此前一直没有计算在内的场馆建设和市容建设的费用,二是运动员奖励这笔沉重而甜蜜的负担。

  首先在场馆建设上,江苏省在省内各地投入了100亿元的巨额资金新建或改建了132个体育场馆,其中仅南京奥体中心一项,投入就超过了22亿元。而令人感到痛心的是,为了赶工期,奥体中心附近的管道都没有铺设,连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在十运会结束之后,奥体中心附近的柏油路就将被扒掉,铺设管道之后再铺一遍柏油路。这种为赶工程而造成的浪费,相信在整个十运会准备工作中绝对不会是个别现象,另外加上对市容整治和改造,江苏在十运会之后负担的确不轻。

  其次是运动员奖励方面。为了鼓励运动员,江苏赛前订出的奖励标准就是第一集团的最高奖励,即金牌23万、银牌8万、铜牌5万,与上海持平,比广东略低。江苏队在十运会上以56金、38银、42铜高踞金牌榜首位,简单计算一下,仅仅在现金方面,江苏就至少需要拿出3564万元奖励给获得金银铜牌的队员和教练。而这,还没有把江苏获得铜牌的

男篮和获得银牌的女篮的奖励翻倍(篮球项目进行两倍计分,因此奖励翻倍),也没有把单项奖励乘以男篮的人数和女篮的人数,更没有把九运会夺金、十运会卫冕的队员的奖金翻倍。

  另外,“冠军楼”也是很多省市抛出的诱人奖励。九运会上,东道主广东除了为冠军准备了几十万的现金奖励外,还为每人送上了一套价值30万~40万的住房。江苏照葫芦画瓢,宣布将为冠军送上一套面积为120平方米的住房,价值大约在50万。除此之外,编制转正、级别提干……这些更远的物质奖励远远大于现金的奖励,计算起来绝对是笔巨大的开支。

  除了这些可以计算出的运动员奖励,“引援”同样让江苏出了血本。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近700名运动员和196名教练员代表江苏参加十运会,其中平均每10人就有一名辽宁人,而挖走这些人,江苏付出的金钱代价也是巨大的。九运会之后,东道主广东背上了8000多万的奖金财政包袱,现在看来,江苏恐怕要重蹈覆辙,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庐石)

  (每日商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6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