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坤马产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海拔在1600-4300米之间。巴里坤优质的牧草和水源为巴里坤马的生长和繁殖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自古以来,巴里坤马与伊犁马,焉耆马共称为新疆三大名马。
饲养条件
巴里坤马是在高寒地区长期的粗放群牧饲养条件下形成的,对气候变化以及对各种选劣草场和饲草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一般在水草丰茂的夏秋季节,能快速增重,大量积蓄体脂肪。在严寒缺草的冬春季节能保持体重掉膘缓慢,能在无棚圈设备、无补饲条件下,在-40℃的严寒下,踏30-40厘米厚的积雪,在草原上用前蹄刨雪觅草生存,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马种的形成
巴里坤县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历史上又曾是蒙古族人民聚居的地区,所以蒙古马在巴里坤地区繁育是必然的。又据巴里坤概况大事表记载,巴里坤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多次民族迁移以及与阿勒泰、塔城一带游牧往来,带入有哈萨克马等各类牲畜。据此推测,现在的巴里坤马可能是历史上的巴里坤土著马与蒙古马及哈萨克马,经过长期的杂交繁育和风土驯化,形成的一个地方品种。
马匹体型
巴里坤公马体高在135-145厘米左右,母马在130-140厘米左右。由于产区各地的草原和饲养放牧条件不同,马匹的体尺存在一定的差异,农区和半农区牧区的马匹体尺较大,而在群牧饲养条件下的牧区的马匹一般体尺较小,但比较粗壮。一般情况下,在马驹出生第一年的冬天若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来源,必然会导致日后马匹生长不良。
巴里坤马是兼用型地方良种。体质为粗糙结实型,头较粗重,背腰短直,胸较宽而深,毛色以骝毛,栗毛居多,青毛、花毛少量。
▲巴里坤骝毛马
▲巴里坤花毛马
▲巴里坤花斑马
巴里坤马头较粗重,耳尖大,鼻孔大,眼明亮有神,下颚发达,颈粗壮,颈肩结合良好。胸较宽而深,肋骨拱圆开张,前躯发育良好,后躯腰尻结合稍差,尻短而斜,肌腱发育良好。四肢关节粗大,蹄中等大质坚;鬃鬣、尾毛发达,被毛浓密。巴里坤马体质粗糙结实,性情温顺,气质平衡稳定,有利于调教和工作能力的发挥,巴里坤马基本上属于偏挽的兼用马型,但现在人们并不将此马种用作挽力,而是牧民劳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伙伴。
▲巴里坤成年公马
中国好老公
巴里坤公马一般从四至五岁开始用于圈群配种,有较强的配种能力。
母马护驹性强。临产母马在野外放牧,在无人助产的情况下,母马自动在马群周围选择平坦的地方产驹,产后舔干初生驹身上的粘液,直到初生驹站起来,吃上初乳后,方带领马驹追随马群,也会有“中国好老公”会陪伴在生产母马身边待幼驹站起来后带入马群。在小公马长到两岁时公马便会将其驱逐离群,为了避免马匹丢失,牧民常会提前将青年公马分离马群,年轻公马自成一群,打架嬉戏逐渐分出地位高低,由地位最高的马带领马群。成年公马只要见到其它入侵领地的公马便会将其驱逐出境。
亲身经历
巴里坤马公马生性暴烈,两公马争斗时毫不留情,常有马匹受伤,我曾见到一匹三岁公马因打架而导致后腿膝盖骨折而无法站立。在小母马长到三岁时也会被其父亲驱逐,巴里坤马公马永远不会与自己女儿交配,即使将其女儿与其分离5年或者更久,公马还是能认出来。巴里坤马有较强的野性,若有怀孕母马加入新的马群,新马群公马会在小马驹出生时将其咬死,虽然这种情况并不是很常见,但也会发生。若母马因为人为原因离开原马群进入新马群后第二年又加入原来的马群,原马群公马或许认为母马背叛自己,而大打出手,驱逐母马,且不会再让母马入群。马群秩序良好,等级分明,等级低的母马会避开高等级母马,而公马对自己的母马和马驹有很强的包容心。
巴里坤马这种野性和对马群的管理能力与哈萨克马和蒙古马基本相似,它们都保留了较强的野性。
▲巴里坤马成年公马
▲巴里坤马成年母马
▲母马和幼驹
▲马群
赛事
巴里坤县每年七月中旬都会举办一次为期三天赛马活动 比赛第一天进行开幕式 主要是文艺演出和马背特技,例如叼羊,马上拾银,姑娘追等活动。第一天下午到第三天上午进行 五公里赛马,十公里赛马,十五公里赛马,走马比赛和赛骆驼等比赛。
现在巴里坤的赛马比赛不对马种进行分类,所以比赛场上是巴里坤马,伊犁马,改良马和其它马种的同台竞技。 虽然在速度上巴里坤马不占优势,但在耐力上却不容小觑。经常看到的是在马跑到6、7公里时 巴里坤马还能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奔跑 ,也时常会出现巴里坤马超越比自己高大很多的改良马。
▲马上拾银
▲赛马比赛
问题
目前巴里坤马面对的问题是,大多数人喜爱身材高大长相俊美的改良马,且改良马在比赛中的表现良好。人们争相购买改良马,改良马种马。这对于巴里坤马的保种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污染了巴里坤马独特的血统。致使巴里坤马逐渐被淘汰而走向肉用马的道路。
写在最后的话:
所以我希望能够改变比赛制度,并多举行巴里坤马优势项,突出巴里坤马的优点,加强选配,使巴里坤马这一古老品种继续发展。
(文章内容来源于: 马语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