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本报记者陈伟胜 撰文:本报记者孙嘉晖
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传递出多个提振体育产业快速、优质发展的积极信号。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广州在发展体育产业过程中,始终在国内同级城市中位居领先地位,在这一波“新政”的支撑下,将有哪些新的契机?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详细予以分析。
(一)机遇:广州发展体育产业有得天独厚优势
10月24日下午,国务院体育产业政策专家座谈会在上海召开,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应邀出席。
作为长期研究体育产业的知名专家,谭建湘多年来一直关注、参与广州体育产业的发展,最具发言权,“广州发展体育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政策宽松,思想解放,体育、经济基础雄厚,体育消费渐成风气,这些都是有利的一面。”
据统计,广州体育产业发展在广东省处于龙头地位,2011年广州实现体育产业增加值226.31亿元,广东省体育及相关产业创造增加值541.76亿元,广州的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比重的41.77%,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首位性明显。
广州现代化体育产业已经初具规模,2012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249.4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4%,已接近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2%的水平。
谭建湘参与了《意见》的前期调研、意见征集工作,对《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导向有着深刻的认识。
据透露,《意见》制定的大背景是,希望调动社会力量和市场功能的活性,政府、社会双轮驱动,摒弃过往由政府“大包大揽”搞体育的粗放模式。
“时代呼唤体育运动生活化,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归的一大特征,”谭建湘说,“不管是取消商业赛事审批权,还是将发展群众体育定为国策,以及促进体育消费,其核心都是通过市场方式配置资源,吸引社会资本介入体育产业。”
(二)挑战:广州11年前曾“试水”体育产业新路
《意见》出炉后,业界一片欢呼雀跃,但没有了政府部门审批、把关,资质评估、担保、安保等问题凸显出来,如何规范社会力量和市场行为,成为首当其冲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3年,广州市就印发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取消的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其中已经包括“体育经营许可证核发和体育经营临时许可证核发”。广州试水体育产业的举措,为全国推行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按照体育赛事的规律制定管理办法,不是加以限制,而是区分责任义务,”谭建湘说,“当然,考虑到承办比赛实体的资质、经验和担保等因素,在取消商业和群众赛事审批权后,也要尽快完善配套制度,尽可能把前置的‘门槛’变成明确的职责。”
(三)展望:体育国策造福于民
据2012年的统计报告,中国的体育产业规模达到9526.38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6%,而根据新出炉的《意见》,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量应该达到5万亿元,意味着要翻5倍;而美国的体育产业规模为435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2.7%。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认为,欧美发达体育强国的体育产业,通常占该国GDP比重的2%以上;中国体育产业在体育赛事转播权、票房、新型体育项目研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空间。
在《意见》中,记者发现,大力支持发展的项目中,“马术”赫然在列。而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初,广州赛马会就曾组织赛马,定位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体育娱乐组织,也是内地第一家具博彩性的有奖赛马场。但后来赛马活动被叫停。
此番国务院《意见》明确提出发展“马术”,业内人士认为,已经指明了方向,“马术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繁育饲养,到饲料种植、加工,马术比赛,马具生产,博彩等,甚至还包括交通、物流、酒店、餐饮、电子等下游产业。
据国家体育总局调研数据表明,如发行“马彩”,可提供600万个就业机会,实现3000亿元的产值。这对于体育产业11年翻5倍的技术指标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筹码。
而作为曾经举办过赛马,举办过两届全运会,并借举办2010年亚运会建设了内地唯一获国际认可的“无特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简称“无疫区”)的城市,广州当仁不让最具办赛的硬件设施、经济基础和舆论氛围。
另外,2013年,广州市体育彩票全年销量31.92亿元,连续9年实现增长,连续7年居全国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第一,共筹集公益金8.3亿元,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而如果能加入新的体彩玩法,占广州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值10%以上的体彩,肯定还能有巨大的增量,这对体育产业的提振作用相当显著。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