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8月22日体育专电题:“每天运动一小时”到底难不难?
新华社记者朱翃王春燕凌军辉
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态在经历了一段时期滑坡后,近年来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止跌回升”。“每天运动一小时”,对青少年校园体育来说,意义更重。
南京青奥会的举办,不仅是全世界青年运动员的一次聚会和交流,也让中国的校园体育有机会博采众长,更加明晰未来的发展路径。
难在观念?——健康才是根基
体育的真义什么?是为了考核达标,为了健康还是个人的全面发展?
早在1917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深刻地阐述了体育的真义:“体育者,人类自其养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从1952年毛泽东为中华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2008年起设立全民健身日,国人对体育的理解是一脉贯通的,但在实践中却并不那么顺利,重“文”轻“体”现象并不鲜见。
有许多父母、老师在孩子求学阶段、尤其是初、高中面临繁重的升学压力时,对学习成绩打“高光”,对身体素质轻描淡写,甚至有些家长认为“不生病就好”。“初中的时候还基本能保证吧,除了体育课以外,放学后还能和同学一起打球。高中开始就少了很多,达不到每天一小时,”上海学生俞嘉说。
相比之下,我们近邻日本的父母对学生体育锻炼要求颇高。青奥会日本女子铁人三项选手久保野皆美告诉记者,在她所就读的日本山梨学院附属高中,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均不会少于一小时。
“如果你体育成绩不好,老师和家长会觉得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此父母都非常支持孩子去参加体育锻炼,”久保野皆美说。她的哥哥就是在父母的支持下练习铁人三项,并代表日本参加了2010年的新加坡青奥会。
难在单调?——打通学校与社会对接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学校体育项目丰富性的差异,也给中外学生对校园体育、对“每天锻炼一小时”有不同的态度。
“我们在学校里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非常多,除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这些较为常见的项目外,还有柔道、射击、击剑等比较小众的项目。有很多俱乐部给大家选择,有些人同时参加好几个项目,”澳大利亚运动员乔丹告诉记者。
相比之下,中国的孩子似乎没那么幸运。来自河北邢台的曾子锐告诉记者,他们学校的体育课都是为了考试的体育项目而锻炼,“体育课最多的就是跑步,热身跑两三圈,测试再跑个一千米”。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尚不普遍,无论是场地条件、运动器材还是较为专业的专项体育老师,都有待提升。而搭建好校园体育和社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合作平台,是不少体育专业人士给出的对策。
国际奥委会委员杨扬告诉记者说:“目前较普遍的情况是,学校体育很多项目没有条件开展,而社会上相对专业的运动俱乐部招不到人。可以考虑把校园体育和社会性体育俱乐部结合起来,把一些学校的体育课或是兴趣班放到俱乐部来进行,既解决了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又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可谓一举两得。”
难在平台?——打造各级校际赛事
校园里什么时候最热闹?不少青奥会参赛运动员告诉记者,是校际比赛的时候。“不管是足球、篮球还是橄榄球比赛,学生啦啦队自然不用说了,校长、老师和学生家长也都会来看比赛,大家的热情非常高,简直就是学校的一个节日,”来自美国罗克斯伯里高中的卡特·拉梅齐说。
相比之下,我国的校际比赛、联赛相对比较薄弱,同一城市里的校际比赛尚寥寥可数,更不要说跨地区的比赛了。新疆喀什六中的足球教练阿迪力江告诉记者,各学校之间的锦标赛、邀请赛比较少,让学生们少了展示和上升的平台,“一年至少要有两个大比赛,平时可以安排校际联赛。以赛代练的效果最好,只有比赛多了,球员们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今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要加快校园足球的普及,在合理布局并扩展中小学和大学的足球定点学校基础上,逐步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
从足球、篮球这样的集体项目入手,逐步建立包括联赛、邀请赛、锦标赛在内的多样化体育赛事平台,有了这些汇聚人气、提升实力的平台,相信校园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将不会再难。其中,无论是转变观念、丰富课程还是组织比赛,学校的体育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高、中考“指挥棒”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完)
文章关键词: 青奥会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