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金庸先生说过,他的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
成龙说过,他只是一个主演功夫片的演员。
而太多的国人却愿意相信那些飞檐走壁,摘叶飞花的童话。这些,也就注定一些人的生财之道:加工武术资源,形成各种类型产品销售给追捧者。
就“武术产业化现状如何?”这个话题,记者采访了多位武林与投资人士。
徐睿,中国武术散打王创始人之一,莆田南少林文创投资公司董事长,搏击赛事投资人,散打王柳海龙、散打世界冠军张开印的推广人。
记者:请谈一谈您心目中的武术产业现状。
徐睿: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武术作为一项最古老的国粹文化内容,它本身是没有商业意义的,只有将武术与有规模的实体产业结合,它才会有了崭新的经济价值。比如它与教育产业结合所产生的武术学校、都市功夫搏击教育;与出版结合的武侠类小说、与影视结合的功夫类型片;与媒体结合的各类赛事;与健康结合的养生地产;甚至是与互联网结合的网络游戏。
如此看来,武术作为产业内容来源,它的商业价值主要会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具有就业功能,比如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如果学习成绩欠佳,那么进入武术学校学习武术后就会加大他未来进入城市的生存资本。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武术学校的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以上的主要原因;二是武术具有其它体育项目不具备的养生、健身乃至防身功能。城市里数以亿计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以及每天下班后赶赴各个搏击俱乐部训练的都市白领人群就是最好的证明;第三个就是它的娱乐功能,职业拳赛在美国的综合产业价值已经有超越NBA的趋势。自从2009年佛山泰拳挑战中国功夫赛后国内各种类型的搏击赛事投资风起云涌,层出不穷。
当然,就像很多传统文化内容精华与糟粕并存一样,我们也要看到武术也有它的很多瑕疵。比如仅凭借武侠小说遐想而出的所谓武林门派之后,一些生意人就真的在某山开创编造了某门派武学,并以此开馆收徒。像这样的武林神剧时有发生。
记者:您对于未来作何预测?
徐睿:在未来,随着国人的经济收入与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武术作为产业的价值会更加凸显。预计国内会出现以太极养生产业、健身防身(保镖)教学、商业搏击赛事、功夫禅武文化旅游地产等多个可以与资本联姻的企业集团,而且,这些机构会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起到政府意想不到的巨大正向作用。
张开印,原河南籍武术散打国家队队员,2013年散打世界锦标赛冠军,09年佛山中泰对抗赛优胜者,被媒体誉为超级散打王柳海龙退役后中国武林的又一旗帜性领军人物。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
记者:作为一个散打冠军,你认为武术散打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么?
张开印:散打作为搏击里面的一个项目,肯定是有巨大的生命力的啊!
记者:那么,作为一个职业搏击运动明星,你对自己的收入是否满意呢?
张开印:您的提法有个问题,就是像我这样的原来在专业队的运动员到目前还不能算是职业搏击选手。体制内的选手与所谓职业选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收入相差也很大。
记者:能否具体说说不同在何处?
张开印:体制内专业运动员是以完成全运会,亚运会乃至奥运会为使命的。为此,国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当然,武术这个项目天然的劣势在于它不是奥运会的(项目)。而职业搏击应该是以满足观众的感官刺激为目的的商业行为。
记者:那么,这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呢?
张开印:有很大不同,规则、计分方式、搏击方法等等完全不一样。我很崇拜的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从业余拳击成功转型职业拳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业余拳击就可以理解等同为散打这样的体制内搏击。
记者:那么,你现在的状况是怎么样的?
张开印:可以说,到去年年底,我已经基本完成了我可以完成的体制内赛事任务,包括几届全运会比赛和散打世界锦标赛,也为省里和国家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步,准备在完成研究生学业的同时看看能否像邹市明大哥那样进军职业搏击界,为此我也与国内著名的推广人徐睿团队签订了合作协议。
记者:对于你的职业搏击规划,你原来所在的专业运动队支持么?
张开印:我的年龄已经27岁了。应该讲是肯定无法打下一届全运会的。对于这样的现状,如果一个运动员不能像邹市明那样进入职业体育圈,那么他最好的未来就是留队当教练或者是进入机关做公务员。一个运动队每年都有人退役但不可能每年都有机会补充教练员。我也是想用自己的摸索为未来很多其他的武术散打专业选手开辟一个新的思路。对此,我原来所在的运动队领导很支持。也为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记者:对于未来的收入有何预计?
张开印:肯定会比在专业队高很多了,但是风险也大很多。这个,就算是我的自我救赎吧。
刘国其,广州泰拳俱乐部总裁,中国引进泰拳第一人,KO拳赛创始人。
记者:您作为第一个引进泰拳的中国投资人,对于泰拳在国内发展的现状怎么看?
刘国其:就我们广泰俱乐部而言,在拳手培训业务上用“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来表达是比较准确的。特别是随着影视剧对于武术、泰拳的传播以及泰拳高手不断来华比赛的带动作用,一些都市白领出于健身与防身需求来报名参加培训的越来越多。
由此,不难发现,作为一个产业链,赛事是可以起到引导作用的。而培训也好,相关衍生品开发也好,都可以看作为赛事的增量收入。只不过我们先投资运作的是下游产品罢了。
记者:据说,您也常年在组织赛事与经纪拳手参加商业拳赛,这一块的商业收入很高吧?
刘国其:到目前为止,可以讲,我是带拳手参加商业赛事最多的经纪人之一。但真正“通过市场化运作,让商业搏击赛盈利”的赛事组织方,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不过,这一块相信随着未来市场的不断成熟,会越来越有前景。同时,资本的介入也会为武术产业化发展提速。最近有很多投资商与我们交流如何用资本的力量打造成熟的商业模型,来让武术的产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刘紫涵)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