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韩梁报道员陈曦 15日晚,索契冬季残奥会轮椅冰壶赛场,中国队以3:7惜败英国队无缘铜牌,但创造中国代表团冬季残奥会历史上最好成绩。
经过一天高强度比赛和密集媒体采访,教练李健锐略显疲惫,摘下眼镜,抹了一把脸,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没拿到奖牌,遗憾肯定有,但他笑着说,这些孩子毕竟年龄还小,大赛经验不丰富,以后历练多了,自然能打得更好。话虽不多,但看得出他的韧劲与坚持。
教练穆亮则像往常一样,从容应对各路记者提问,中英文自如切换。比赛结束后,正是他首先起身和邻座英国队教练握手致意,一派大将风度。
从大循环到半决赛,短短一周时间,中国轮椅冰壶队与世界强队逐一交手,有惊喜,有意外,有遗憾,但更多的是成长。不论对手实力强弱,场地状况好坏,赛场节奏快慢,只要看到两名教练坐镇看台,队员们就有了定海神针,心里不慌。
李健锐平时文质彬彬,腼腆内向,赛场上却雷厉风行,颇为严厉。一局结束休息,马上把大家集合起来盘点技术不足,毫不留情。倒是看起来有点酷的穆亮,在李健锐点评时不忘给队员按摩酸痛肩膀,或在耳边说句悄悄话,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显出柔情一面。
一个外柔内刚,一个内柔外刚。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李健锐和穆亮这对教练组合,性格互补,刚柔相济,既当爹又当妈,精心培养轮椅冰壶队这“几个孩子”,带着他们从零起步,摸爬滚打,一路走到冬奥会。
刚到索契时,穆亮就给队员上了堂心理课:奥运会是技术、战术、体能与心理的综合实力比拼。奖牌谁都想拿,但欲速则不达。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降低期望值,轻松上阵最好。为了给队员减压,他开玩笑地说:“看看满头白发的加拿大队员,你们就做好打八届奥运会的准备吧。”
他认为,冰壶是一项技能主导的益智类冰雪项目,能进入奥运赛场,各队实力和技巧几乎相差无几,关键看谁心理素质过硬。“胜负是兵家常事,竞技体育不相信眼泪。输了以后,唯一能做的是放下,全力备战下一场比赛。”
在穆亮眼里,轮椅冰壶是一种文化,冰壶人生是一种境界。运动员可以把冰壶当伴侣,以队友为伙伴,不受年龄限制,越打经验越丰富。
这名“80后”教练员生就一副运动员好身板,1999年起师从李洪臣打冰壶,2005起年参加工作,在哈尔滨体育学院担任老师,2006年后担任轮椅冰壶国家队教练。一晃15年,他一直围着冰壶转,越转越投入。
2010年温哥华冬残奥会前那场轮椅冰壶世锦赛上,中国队痛失入场券。最后一局,眼看冰壶入营即将得分,不少观众已经起立为中国队鼓掌祝贺。然而,场地冰面上一根头发丝改变了冰壶的滑动轨迹,也让中国队与冬季残奥运会失之交臂。
比赛结束,穆亮帮队员疏导完心理,自己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放声痛哭。这也是他带队这么多年,唯一一次比赛失利后的哭泣。
这一根头发丝的距离,中国队整整走了五年。回忆往事,穆亮双眼微红,但语气相当淡然。他说,现在这支轮椅冰壶队不是最成熟的,却是上升空间最大的。四届世锦赛,三届资格赛,两届邀请赛,一届奥运会,队员们打开眼界,积累经验,厚积薄发,实现突破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能借冬残奥会影响力把轮椅冰壶运动在国内推广,让更多残疾人参与其中,提升整体水平,今后拿奖牌大有希望,发展前途一片光明,”穆亮信心满满地说。(完)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