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涵点燃男子单人滑新希望 总决赛如垫底也可以接受

2013年12月02日12:42  中国体育报

  在花样滑冰的世界里,男子单人滑奖牌对中国队来说,向来只能仰望。但是,由于他的出现,这个纪录屡被打破:去年3月,获得世青赛男子单人滑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世青赛男子单人滑冠军;今年年初,第一次参加成年组国际赛事,在四大洲锦标赛中收获铜牌;在2013年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上,以245.62分夺得男子单人滑冠军,成为该项目的中国第一人;17岁的冬天,闫涵[微博]创历史进总决赛——

  17岁,对很多人而言才只是上高中的阶段,但我国男子单人滑选手闫涵的17岁,却充满了光荣与梦想,凭借在中国杯和法国站的发挥,他拿到了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参赛席位,12月5日,他将在日本福冈与世界众多高手站在同一个舞台上,那里面,有闫涵的偶像陈伟群、前辈高桥大辅,有和他一样收获过世青赛冠军的羽生结弦。还有俄罗斯小将科夫顿,这名选手和闫涵一样,都是在第一个的成年赛季就进入总决赛的行列当中。

  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进入总决赛的难度。按照国际滑联的规定:每赛季之初会安排六站大奖赛,分别在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法国、俄罗斯举行,每一位(对)种子选手可以参加两站,凭借名次获得相应的积分,最终积分排名在前六位的选手才有机会进入总决赛。

  虽然中国双人滑在申雪/赵宏博时代经常会出现三对组合晋级总决赛的现象,但对于我国男子单人滑选手而言,进军总决赛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上一次获得同样的荣耀,还要追溯到2004年在中国举办的大奖赛总决赛,当时高崧获得了总决赛席位。翻开中国男子单人滑的历史,只有李成江、高崧进入过总决赛名单,当然,他们两人都不是在个人的首个成年赛季获此殊荣,更没有在冬奥会年获得晋级机会。

  而在李成江退役之后,中国男子单人滑一度滑入低谷,温哥华冬奥会上甚至没有获得参赛席位。此后,宋楠[微博]与闫涵涌现,宋楠在上个赛季的中国杯与法国站两度登上领奖台,最终以微弱劣势错失获得总决赛机会。

  通过以上文字赘述,也可以看出总决赛的难度之大,闫涵此番晋级,意义非凡。

  少年显天赋

  1996年,闫涵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那里人人都会滑冰。

  而闫涵的冰雪天赋则是被姥爷开发出来的。他还记得六岁生日的那一天,作为滑冰爱好者的姥爷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带他到冰场去滑冰。那是小闫涵第一次穿冰鞋,他兴奋极了,并且表现了极高的天赋,穿上冰鞋就能在冰上行走。他一下子就爱上了滑冰这项运动。可以说,姥爷的这份生日礼物为闫涵打开了冰雪之门。

  两个月后,启蒙教练黄冰选中了他,建议他开始专业训练。又过了一年多,闫涵转投贾曙光门下,直至今日。

  那时的闫涵,会的动作不多,跳跃也就是个一周跳、一周半跳,旋转也只会做最简单的一两种,但闫涵还是给贾教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出类拔萃,什么动作一教他,很快就能学会,就连三周半和四周跳这样的高难动作,闫涵也学得很快。”

  七八岁的时候,闫涵就获得了“旋转大王”的称号。天赋少年绝非浪得虚名。

  世青赛折桂

  2008-2009赛季,小小年纪的闫涵不但拿到了土耳其青少年大奖赛的冠军,还在全国冠军赛上拔得头筹,要知道,当时的他才只有三周跳的难度储备。

  “2009年的一系列成绩,也让我感觉到闫涵的路子走对了!”贾曙光说。

  温哥华冬奥会年前,国际滑联出台了新规则,在滑行深度、跳跃用刃等方面都做了改动,而贾曙光立即行动,按照新规则出台之后的细节,为闫涵在技术上做了大改进。滑行深度和跳跃用刃的改变,也使得闫涵的跳跃动作都要重新改过,从头学起。那段时间,13岁的闫涵又开始从一周跳一点点重新练,重新回炉,过程虽然艰苦,但也让闫涵在滑行、跳跃技术上跟上了世界发展潮流,在比赛中的成绩也是进一步的验证。

  2011-2012赛季,闫涵参加了世界青少年锦标赛,拿到了第六名,使用的难度同样是三周跳。而在随后的夏季训练中,闫涵练成了三周半跳和后内点冰四周跳,难度上了一个大台阶,2012-2013赛季再度回到国际赛场上之后,闫涵竞争力大增。2013年3月4日,闫涵在白俄罗斯举行的世青赛上斩获222.45分,以刷新世青赛最高成绩纪录的模式夺冠。当时闫涵的短节目、自由滑均正常发挥,三周半跳和四周跳的难度动作也都顺利完成,当裁判打出分数后,贾曙光看起来比闫涵还要激动!“挺高兴,挺荣幸的!毕竟中国男单是第一次拿冠军。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会继续往上去努力。”闫涵说,成绩固然重要,但这只是他运动生涯的一个过程。

  中国杯问鼎

  收获了世青赛的桂冠,闫涵也开始期待自己的成年赛季,而这个机会也终于在索契冬奥会之前来临了。

  “我觉得自己在难度和滑行上都不差,但是在表演和旋转上还有待提高。”闫涵采访的时候话不多,不善于表达,在谈及自己时尤其低调。不过,旋转一度是闫涵的长处,但他却说新规则下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努力,“闫涵小时候转得很快,那时候的规则还没有要求变换等。”贾曙光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闫涵更加喜欢跳跃,而四周跳、三周半跳更是男单选手进入顶级必须攻克的难题。“闫涵刻苦!就说训练吧,其他孩子跳完一个都休息挺长时间,闫涵跳完稍微喘口气就接着跳。有时候我让他练旋转,他还说,再让我跳一个。而且每次进入跳跃动作前,他的速度一点不减。我老跟他说,你慢一点,你慢一点。”贾曙光则在每一次采访中都忍不住会夸赞一下弟子。

  2013年年初的四大洲锦标赛上,闫涵摘得一枚铜牌,也让男单选手重新站上了久违的领奖台。

  11月初的中国杯,就在闫涵每天训练的首都体育馆进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闫涵也不负众望,以245.62分勇夺冠军,成为中国男单大奖赛冠军第一人。虽然也出现了些许瑕疵,但闫涵几个难度较大的跳跃都顺利完成,可喜可贺,“裁判们能够认可我,让我很开心。这个冠军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说明我跟老师的思路和理解是正确的。”闫涵说。

  也就是这次夺冠,让闫涵对于总决赛开始有所期待,“最早是没有想法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成人组的大奖赛,在中国杯之前,我真的不是很清楚,我的比赛会怎么样,裁判会不会认可我的节目,其实都没有概念,所以也不敢去想总决赛。是因为我在北京获得了冠军,让我有机会去竞争总决赛的机会,我才开始去考虑总决赛的事情。”他说。

  向偶像靠近

  法国站,闫涵与偶像陈伟群相遇,陈伟群也无愧偶像气质,以接近300分的超高分数夺冠,闫涵第四,但也锁定了一张总决赛名额,最终能和偶像再一次站在同一块冰场上。

  陈伟群是华裔,成名于温哥华冬奥会前,世锦赛冠军,是闫涵最喜欢的男单选手,很多粉丝也喜欢拿两人相比,但闫涵却认为两人的风格并不相似,而且就自己目前的水平,还不能和陈伟群相提并论。

  “就算在一起比赛,他还是我的偶像,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比赛他发挥出了非常高的水平,我发现他也和以前有了很大变化。几年前,他第一次拿世锦赛冠军的时候,看起来还是个年轻运动员,但现在他那种王者的霸气就显现出来了。”

  新赛季,闫涵终于获得了出国编排的机会,当记者问他最想和哪个编排老师合作时,闫涵脱口而出的竟然是“为陈伟群编排节目的老师……”他目前的两套节目便是加拿大著名编排大师劳瑞所做。劳瑞此前也多次为陈伟群编排,闫涵至少在这一点上缩短了与偶像的差距。

  17岁的冬天,闫涵收获了个人的首个大奖赛金牌,首个总决赛资格,也首次与偶像同场角逐,当然,很快他便能迎来第二次、第三次……“能够进入总决赛就很高兴,我可以接受任何名次,只要自己能够发挥出来,别输得太多就可以了。也或者说,我的目标是第六名。”闫涵一如既往地低调,其实俄罗斯选手科夫顿在中国杯曾与闫涵相遇并输给了他,但闫涵仍把姿态摆到了最低。

  我的目标是前六

  记者:首个成人大奖赛赛季就进入总决赛,自己之前有没有想到?

  闫涵:没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成人组大奖赛,在中国杯之前,我真的不是很清楚我的比赛会怎么样,裁判会不会认可我的节目,都没有概念,所以也不敢去想总决赛。在北京获得了冠军之后,自己有机会去竞争总决赛的机会,我才开始去考虑总决赛的事情。

  记者:法国站的竞争非常激烈,你获得了第四名,发挥不是非常理想,当然可能有你身体不太舒服的原因,自己怎么看?

  闫涵:其实法国站比赛算是完成了一个基本的目标,就是进入前四名,获得去总决赛的机会,当然我也很想站上领奖台,但最终我没能做到。我觉得不完全是因为发烧,发烧的确消耗了一些体力,但如果我本身的体力储备很好的话,我还是可以表现得更好。不过能去总决赛,我还是挺高兴的。

  记者:法国站遇到了很多高手,其中还有你的偶像陈伟群,与他同场竞赛你心情如何?

  闫涵:就算在一起比赛,他还是我的偶像,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次比赛他发挥出了非常高的水平,我觉得他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是说技术上他又进步了多少,而是说他的那种气势。几年前他第一次拿世锦赛冠军的时候,看起来还是个年轻运动员,但现在他那种王者的霸气就显现出来了。

  记者:你和俄罗斯的科夫顿都是在首个成年赛赛季就锁定了总决赛,你觉得你们和陈伟群、高桥大辅之间的差距在哪儿?

  闫涵:我觉得主要就是经验吧。从技术上来讲,大家都会跳四周跳,当然跳跃能不能成功,得到比赛场上才会知道,但是经验就是最可贵的。我觉得高桥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样,他到了场上就是在表现他自己,他不仅是一个运动员,而是一个舞者。但对于我来说,现在这个阶段,我能把自己的技术动作都做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音乐和情感的表达,有的时候我还顾不上。我觉得这也是我需要通过更多的比赛去学习、进步的地方。

  记者:总决赛的目标是什么?

  闫涵:没有什么目标,其实垫底也是可以接受的。输给谁都是有可能的,我的目标就是别输太多,输几分,或者十几分可以,但别输几十分就行了。真的,你可以这么写,我的目标就是前六。

  记者:早在2011年的时候,你在训练时就可以完成两种四周跳了,但一直到现在,你也没有在比赛里面使用过,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闫涵:在训练里完成和能在比赛中使用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在大奖赛这个阶段,我希望自己有稳定发挥,因为这还涉及到冬奥会名额的争夺。我认为我现有的这个难度,只要发挥好了,就应该够了。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如果我能够去参加一些我特别期待的比赛,比如说奥运会或者世锦赛,我希望能够使用更高的难度。现在,我还是注重表演一套完整、稳定的节目。

  记者:大家说你代表了中国新一代的男子花滑运动员,不光是因为你年轻,还有你的滑行技术和此前中国男子运动员都有很大的差别。你怎么看?

  闫涵:滑行这方面,还是要感谢我的教练,从我很小的时候,她就非常注重滑行和旋转的训练,小的时候我最拿手的是旋转,跳跃方面我一直不是特别突出。但教练给我的基础打得非常好,并不急于求成。小时候,我不是特别理解教练的做法,说为什么我们组都花很多时间在滑行和旋转的训练上,人家别的组的跳跃难度上的特别快,现在回想起来,是我们教练带着我选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记者:今年开始你的节目是和劳瑞合作编排的,你们也一起在加拿大训练了一段时间,今后有没有想过出国训练?

  闫涵:其实在哪儿训练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有谁需要出国提高的话,出去学习的也应该是教练员们,因为他们出去学习了,回来可以教给更多的运动员。运动员自己出国训练,也许收益的只是这个运动员自己,而且也不是每个运动员都适合出国训练。

  点燃霸气的那道光

  采访闫涵,第一个感受是他话不多,每个问题抛出去,他都要想一下,才回答,而且很多时候,都回答得很简单。或许,这就是生活中闫涵的真实写照,一个17岁的少年,沉迷于自己的小世界,通过微博、微信发发小感慨、小牢骚,也偶尔发发自拍照,臭美一下。但却不善言辞,不是特别懂得交际。

  但当谈到自己的音乐、动作、难度、比赛……甚至偶像陈伟群时,闫涵一下子就神采飞扬了,一如站在赛场上的霸气。

  早在2010年闫涵还是一个只会跳三周跳难度动作的青少年选手时,前辈李成江就开始看好他,说他不怯场,站到赛场上有一股霸气,而这种气质是中国男子单人滑选手,甚至很多运动员身上都缺乏的。

  而与闫涵在冰上雅姿同场演出过的加拿大花样滑冰名宿科特-布朗宁也曾盛赞闫涵有成为巨星的特质,“他的滑行速度快,跳跃也很好,他有好奇心,我能看出他对花样滑冰的热爱,他具备成为巨星的特质,只需要一点魔法他就能成为巨星,我现在完全是他的粉丝了。”如今,不知道中国杯的成功是不是科特-布朗宁口中的“魔法“,但闫涵身上的巨星气质却已经逐渐显露出来了。

  霸气、巨星,这些字眼目前对于闫涵而言,当然还有点为时过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是花样滑冰,是那片晶莹剔透的冰场,让闫涵整个人发出光芒,或许就是这道光,会是一个腼腆少年成长为超级巨星的“魔法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卡梅伦今日起访华 曾见达赖中英关系遇冷
  • 体育西甲巴萨遭绝杀负 足协杯-人和2-0恒大
  • 娱乐张艺谋首次公开承认超生 愿接受处罚
  • 财经16城楼市调控政策难敌房价18个月上涨
  • 科技新浪科技“因你而变”:新版首页上线
  • 博客马未都:几种最令人厌烦的电视广告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马哲老师开课教学生如何谈恋爱
  • 育儿种子飘进耳朵 1岁女孩耳中长出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