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工作需要有股评家的说服力、节目主持人的口才、播音员的音质、老外的纯正英语和运动项目的专业知识?本周日,当李朝晖身着正装,在陈毅广场主持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时,你就能理解什么叫全能主持人了。
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位已经主持了17年上马,还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现场解说的主持人,本职工作是一位大学教师,在四十不惑的年纪里,他仍旧不断地进修和自学。
脑子像电脑
昨天下午见到李朝晖时,他正和赛事执行主任、上海市体育局巡视员陈一平商讨流程,每一个细节要精确到秒。
李朝晖主持马拉松虽已熟门熟路,但同他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还是略显紧张,“我每次主持完,都会出一身汗,嗓子充血。”不过,当他在寒风中滔滔不绝、不间断主持一小时,你会发现,他内心紧张,外表淡定。
他介绍说,现场的主持主要有以下内容:马拉松的历史知识、优秀选手的介绍、上海的城市风貌和精神、赛前须知……最后,他还要用英语将这些内容再重复一遍。
李朝晖笑言,当下自己的脑子就像是一台电脑,从马拉松的历史到世界纪录以及上海这座城市的特征,全都记住了。早在一个月前,他就开始做功课,手头打印的材料,至少有五六十页,届时,他将脱稿解说。为了主持好上马,过去一个月,李朝晖拒绝一切应酬。
不喝水、不吃早饭,如果下雨的话还不能打伞,就这样在凛冽的寒风中口若悬河讲1小时,耗费脑力,更需要体力。李朝晖就像是马拉松赛场的“股评家”,说得每个参加上马的选手心中升起一根大红柱,热血沸腾。
功底靠自学
从1996年上马诞生之日起,李朝晖就与此结缘,今年步入第18个年头。他声音洪亮,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和地道的英语。而实际上,这位身高有1.90米的主持人,并非播音科班出身。
他曾是跳高国家一级运动员,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后,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当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其间考出了田径国际裁判资格。
李朝晖是国内最早的马拉松主持人之一。还记得主持第一届上马时,李朝晖特别紧张,他深深感到,“虽然我有体育专业知识,但我的主持特色并不鲜明,有不少需要摸索和提高的地方。”
英语不地道,他就自学“疯狂英语”,自掏腰包去听李阳的讲座,每天听CNN、ESPN的体育播报。普通话没有达到专业水平,他就去复旦大学艺术视觉学院的播音班进修。主持方式不够国际化,他就录下国外马拉松赛事的现场主持视频,模仿学习。他还到欧洲赛场,比如2005年的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现场请教。“我希望能自成一派,成为国内最好的体育赛事现场解说员。”这是李朝晖的目标。
工作凭自愿
渐渐地,李朝晖从上海走向了世界。北马、厦马、杭马等国际赛事纷纷向他发出邀请,他还担任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田径比赛的现场解说。
见证特殊的历史时刻,将体育精神传递给众人,令李朝晖愈发迷恋这份工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摔倒退赛的那一刻,李朝晖心里不免感到惋惜,但他的解说语调却一如既往的平静,这是一种职业态度。之后的亚运会,他见证了刘翔的成功归来,令他很是欣慰。
最难忘的一次主持工作,是在内蒙古举行的国际竞走挑战赛上。有些运动员在冲线之后出现了休克,这令他十分震撼,现场,他发自肺腑地解说道:“运动员将生活献给了竞走,同他们的精神比起来,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坚持到底的体育精神,值得我们现代青年学习,激励着我们前行。”
12月1日,将是李朝晖的第18届上马。他的头衔,是主持人,而实际上是一名不拿工资的志愿者。“上马从最初的几千人,发展到今年的3.5万人,我感到很自豪。上海给了我展示风采的舞台,让我走向了世界,我当然不求回报。”
李朝晖说,为了确保现场主持的万无一失,他还要和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碰好几次头,“希望通过我的主持,全世界更多人了解上海、爱上上海、投入长跑运动。”
本报记者 陶邢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