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的岩壁上,刻写着这样一句格言:“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
跑步从小众运动变为城市里年轻人热衷的运动这件事的节奏,有点儿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意思。清晨、傍晚,申城的大街小巷上突然多了不少带着耳机、沉默慢跑的身影。与之伴随的,是各大马拉松赛事的突然火爆,上海、北京、广州、厦门、兰州、郑州……网络报名堪比购物“秒杀”,现场通宵排队的热闹景象与春运别无二致。
跑步为什么那么火?跑步者回答:你跑了就懂。
一双合脚的跑鞋,一身轻便的服装,最基本的配置,带来最大的乐趣。与自己的心灵对话,让跑步成为一种社交手段,对于跑步者而言,这世界的诸多美好,跑了就懂,跑了——才懂。
奔跑 与自己对话
去年,有一本名为《长跑》的电子书雄踞亚马逊网站健康类图书销售排行第一。跑友安迪特别喜欢作者米什卡·舒巴利在书里的一番话——“跑步不是什么秘密,也不会创造奇迹,但跑步可以帮助你在某一段时间内专注于自己的内在,开始反省学习如何料理自己的人生。”
安迪结缘跑步其实只是因为某一天心情低潮,“莫名的烦躁,心里好像有个小人在大喊大叫。”最终,他选择换了双跑鞋冲出门。
漫无目的奔跑,风声从耳边掠过,脚步渐渐开始沉重,心情却慢慢舒朗起来。“跑起来才发觉,原来脚步和心跳是同步的。再鲜活的生命,奔跑起来才能意识到我们还存在,自己能给这个世界创造一点价值!”
跑步的时候,安迪偶尔会想起《阿甘正传》中那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在他看来,人类心理都存在着某种开关机制,某些特殊时刻会激活这最原始的“向往幸福的本能”,“奔跑,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自己说服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和安迪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将跑步定义为自我“禅心”的一种修炼。“跑步可以把脑子放空,达到一种禅行的效果。”穿上跑鞋,套上T恤,系紧短裤奔跑,在跑步者看来,跑步是一件有规律且必须做的事情,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奔跑 与世界对话
“昨天你跑了吗?”这成为如今社交网络上最流行的问候语之一。高科技手段的出现,也让跑步这一“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变为了可以分享的社交活动——跑步变成一种更多元化的娱乐手段。
在国内名为“跑步圣经网”的论坛上,已经有24万以上的会员注册,他们乐于分享自己的跑步心得、路线,但是对他们来说论坛最重要的功能是“同城约跑”,这是时下最时髦的社交方式。有人在约跑中找到了生意伙伴,有人在跑步中找到了爱情,但更多人,在约跑中有了“找到组织”的温暖感。
45岁的英国人马健明(Mark Thomas)是上海金桥8公里赛的创办人,从最初外籍人士参与为主,到如今超过3000人的参赛规模,马健明和他承办的赛事也见证了路跑运动在上海的发展。在他看来,跑步热是一种城市生活的升级。
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去年是个转折意义的井喷点。从2011年的22场到去年的33场,再到今年的44场,大型马拉松赛事连续3年以10场左右速度递增,平均每个周末都有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而据民间不完全统计,国内明年大大小小、官方及非官方的马拉松比赛将达到100场,甚至连高海拔的拉萨和人烟稀少的内蒙古也有了马拉松比赛。
马拉松赛事持续火爆,也让各大体育门户网站瞄准了这块肥肉。从去年开始,几家大型体育门户网站相继开设“跑步频道”,点击率甚至直逼中超、NBA等热点频道。更有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运动装备、运动服、运动鞋和自行车的年销售额约合3330亿美元,而跑步产业占据了其中的30%(约合1000亿美元)。 从国内仅有4大马拉松赛到如今31个城市都举办比赛,遍地开花只能说明,城市马拉松是城市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长跑运动在很多国家已经流行了很久,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中国马拉松如今的盛景其实只是与世界同步的一个表现。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