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清华制造个案还是趋势? 胡凯张培萌恩师之烦恼

2013年10月26日11:00  大洋网-广州日报
清华模式清华模式

  尖子生在竞技体育赛场上是否只能做旁观者?高水平运动员是否多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体教结合”之路在中国到底有多难走?我们到底该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年轻人?这些看上去讨论范畴极大的问题,你似乎都能在清华大学体育部101年的历史中找到答案。近几年来清华大学几乎就是“体教结合”典范,在此本科毕业并在读研究生的曾令旭目前是CBA佛山龙狮队的主力控卫,并在今年被选入国青队,此前清华男篮还向CBA输送了赵楠、刘子秋两位球员;清华田径队在近3届全国运动会上都取得了骄人成绩,今年的辽宁全运会,清华学生王宇夺得男子跳高冠军,而且他在今年跳出的2.33米的个人最好成绩,已经非常接近名宿朱建华创造的“胡子纪录”。

  与大多数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拿来主义”和“外放式培养”形式不同,清华大学一直强调“清华制造”这个词,即运动员通过正常招生渠道入学、由本校体育老师或本校聘用教练带领训练,与普通学生同吃、同住、同样上课。如此看来清华大学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也的确收到了不错的成果,只是所谓“全面型”人才的培养,只能在“清华”二字的重量下,才能得到认可。“清华模式”与清华附中的马约翰班模式,都很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清华大学的体教结合成就,也是仅此一家的个案。为何清华校队能诞生这么多全国冠军乃至世界冠军?显然,“清华”这个名号对高水平运动员的特殊吸引力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从这个角度来看,“清华制造”能获得成功,更得益于校方和运动员的主观选择,而不是一个可作为典范的“体制”。

  重视体育已百年

  梁实秋吴宓都曾补考体育

  清华校园西北角,西区球场被清华早期建筑围绕,包括老图书馆、清华学堂、大礼堂、科学馆和体育馆,附近还有“清华八斋”中的明斋和静斋,自建校之初起,体育就是清华教学育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早期清华以“三好”学校闻名全国,即校舍好、英文好、体育好,如今的西体育馆始建于1916年,内有篮球场和室内游泳池,这在当时的中国高校中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相当先进。

  著名的体育教育学家马约翰在1920年~1948年间担任清华体育部第三任主任,如今马约翰的塑像还矗立在西体育馆侧。清华史上有众多德智体全才学子,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钱三强等都是清华体育队的成员。清华办校早期是留美预备校,学校曾规定体育课不及格不能出国留学,梁实秋在毕业前的体育测试中游泳没有及格,按规定一个月后补考,他苦练一个月后补考及格得以毕业。吴宓在学校期间功课全优,但毕业时体育不及格被马约翰先生“扣留半年”补考及格后才获准出国。

  7个项目招生有“优惠”

  如今清华大学仍保持着对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育运动素质的高要求,每年学校都会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马约翰杯校内体育赛事也贯穿全年。每个天气条件适合运动的清晨和傍晚,临近学生宿舍区的紫荆园体育场每一寸空间都会被来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利用。

  现任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就是清华学子,他对于清华体育历史如数家珍,“现在我们学校有7个体育项目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入学,包括田径、篮球、射击、游泳、排球、健美操和击剑,其中田径、篮球和射击是A类项目,就是入学分数可以降到二本线的65%录取,当然录取的学生体育成绩必须达到很高的要求。而其他4个项目属于B类项目,录取分数线要达到一本线。”刘波介绍道。

  “除了这7个项目外,其他我们有条件开展、有学生参与,能有资格参加北京市和全国大学生比赛的项目,我们也成立了C类队,这些校队里的成员就是普通学生,要通过高考入学,录取成绩不会有任何‘优惠’。”刘波说,“除了A类队会有特殊招生、集中编班授课外,B类和C类队学生都是分散到全校各个院系,对于他们的文化课成绩也是有很高要求的。我们希望通过B类和C类队伍来扩大校队的影响力和‘覆盖范围’,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能接触到校队学生,带动他们关注体育和参与运动。”

  清华模式

  如何延伸

  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独成自己的体系,“清华”这个品牌的吸引力自然是其他高校难以企及的,此外清华有更多自主招生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清华附中马约翰班来招揽更多的年轻体育人才,并按照自己的模式从小培养。

  尽管已是国内高校培育体育人才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典范”,不过清华大学现行体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仍受到了很多阻力。比如曾经水平足以与国家队较量的清华跳水队,就受到了职业体育圈的“排斥”,清华虽有不错的训练设施,但与职业队相比,训练后的恢复治疗设施、医疗保障、后勤保障都要差得多,幸而如今北京队和多个职业队与清华大学有了很好的合作办法,像王宇这些国家队运动员,就可以到北京体工队甚至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使用医疗设备。此外尽管清华大学在多个理工学科都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但针对体育训练、运动医学的研究却有所缺失,“作为一所综合大学,可能学校考虑得更多的是国防、航天航空、计算机技术、物理化学等等其他科研领域的研究,很难给一个体育训练或者运动医学的课题专设实验室。当然未来清华会建立更完善的医学院,可能会帮助体育部解决很大的医疗难题。”刘波说。

  清华体育定位:

  举国体制的有益补充

  在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呈两条平行线般运作的现行体制内,学校的体育教育功能无奈出现了很大缺失。反观清华历史,在1912年周诒春出任清华副校长时,曾提出“清华学校素以养成完全人格为宗旨,故对于三育所施与教育之功,不遗余力”,确定“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学校设立体育部,把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放在重要地位,成为中国最早设立正规西式体育的学校之一。1919年前,清华设有“五项运动试验”,试验合格者才可毕业。这个标准也是国内高校中最早实施的强制性体育运动达标标准,其内容包括100码跑(约91.44米)成绩在14秒之内,半英里(约804.67米)跑成绩在3分钟内,推铅球成绩至少20英尺(约6.10米),跳高成绩至少45英寸(约1.14米),射箭成绩在10分以上(或熟悉篮球、足球规则及普通知识)。清华还曾实施过“强迫运动”,起始于1911~1913年间,即用行政手段和教师的检查督促,规定从周一到周六学生必须参加每天下午的课外体育锻炼,夏季为下午4时30分~5时30分,冬季为下午4时~5时,此为体育锻炼时间,这段时间学校所有教室、图书馆关闭,教师到宿舍进行检查,到操场上进行辅导。

  这些高要求的体育教育,在如今的大学校园内已经难见了。刘波在阐述清华体育“定位”时,强调是“举国体制的一种有益补充”,而不提所谓“体教结合”的另一步尝试。所以清华模式的推广,无论是在清华大学未来前进方向的“纵深”式发展,还是普及到全国各所高校的“横向”式发展,如果没有自上而下力量的推动,都很难取得迅速见效的成绩。

  曾带出胡凯张培萌[微博]等名将

  名师李庆之烦恼

  著名短跑教练、张培萌的恩师李庆是清华大学体育部的教授之一,李庆喜欢外人称呼他为“李老师”,而不是“李指导”。“对于我来说,我喜欢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而不光是带运动员训练。”李庆说。但作为体育科老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李庆必须付出比其他科目老师多一些的辛劳和忍耐。

  这个学期每周周三晚,李庆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134号教室给研究生上课,本周的主题是“我国青少年运动训练现状的思考和讨论”。这周来上课的学生加上旁听生,有4排座位的小教室里坐了15个人。这个学期李庆有16节课的教学任务,其中有一些讨论课,他要准备至少12节课的课题和课件,此外他还要带普通班的体育课,周一到周五下午3时以后,李庆还要带清华大学校队的短跑队员进行训练,本周三下午,张培萌在专业队做完力量训练后专程到清华东区田径场进行慢跑放松,也与李庆见见面,聊一下近期的训练计划。

  必须兼顾教学和国家队

  9月初的辽宁全运会结束后,李庆返回北京没有休息,“这恐怕是大学体育老师和教练都很难脱离的困境,我每周都有授课任务,带研究生,还要给普通学生上体育课,尤其带研究生的课,每周90分钟的课,我要做很长时间的备课,而且每一堂课,每一个学期都要有非常认真的设计。”李庆说。

  带出了“眼睛侠”胡凯和黄种人历史上第2位百米成绩跑到10秒整的张培萌的李庆,是清华大学体育部现有“异类”中的一个典型,他手上的尖子学生张培萌不是清华学生,张培萌的学籍在北体大,虽然清华方面并不介意如此“卖大包”,但对于李庆的工作时间,校方可是一点不会有特殊照顾。比如下个月国家田径队要到井冈山集中学习,教练要进行述职,但李庆只能请假,还要排好课时找人代课,长时间的出差校方是不允许的,不过刚好田径项目的大赛多集中在暑期,但这也意味着其他科目老师放假时,李庆还要承担国家队的工作。

  “我现在更担心的是选材的问题。学校自主招生一般是通过冬令营选拔优秀运动员入学,但这个过程是有很详细的量化标准的,你的体育考试成绩要达到前3名,但你知道,有时候这个年纪的运动员选材,不能光看他的一些数据指标,而是一个很系统和复杂的过程。所以有时考前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我并不认为他有很好的潜力。”李庆说,“当然,现在的这个选拔模式也是为了追求公平。”

  本专题文图:本报记者 许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