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微博]的“高大强”再次输给泰国女排的“小快灵”,尽管包括教练组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心有不甘”,并表示随着中国女排年轻球员的成长,或许几年后亚洲范围内的中泰之战将呈现另一种结果。但事实是,从2009年亚锦赛决赛到2011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再到2012年大奖赛总决赛和亚洲杯,截至今年亚锦赛半决赛,泰国女排在关键比赛中5次战胜中国女排。而中国女排在友谊赛等热身赛中对泰国队几次不值一提的胜利,完全不足以说明中国女排与泰国女排相比能占优势。
“泰式”成功源于欧洲历练
“我认为泰国女排这批球员的成熟和实力,得益于泰国排球这种开放式的训练和培养模式。”泰国女排教练加提蓬告诉记者,“泰国人非常喜欢排球,但真正把打球作为职业的人并不多,我们的职业联赛只有8支球队,不过,我们的群众基础比较好,比如,大学联赛有16支球队,高中的球队有20支~30支,大约有100个小学有排球队。”
加提蓬介绍说,泰国排球联赛本身的运作并不出色,因为“优秀球员基本上都在海外打球”,在国内参加联赛的只是“客串”和“调整”——但这恰恰是“泰式排球”的精髓所在,中国国内排球界人士习惯于在每次输给泰国之后“寻找队伍自身的问题”,却很容易忽略泰国女排“黄金一代”的成长历程。
“2002年我送第一个球员去欧洲打联赛,后来每年都这样做,送出去的队员也越来越多。去年,我带着现在队里的7名主力直接代表阿塞拜疆的一个俱乐部参加欧洲联赛。所以,泰国女排在亚洲能够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因为这批球员在欧洲联赛一起磨练了差不多10年,她们都很适应这样的学习和生活,她们愿意和世界级的队员一起训练和比赛,这种经历是泰国女排的财富。”加提蓬说,“阿塞拜疆的联赛水平很高,我们今年亚锦赛结束后还会再去5个人。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锻炼二级梯队,所以二级梯队也会有六七名队员去欧洲打球。”
泰国女排队员身材不高,征战欧洲联赛初期极为吃力,但正是和身高马大的欧洲球员对抗,让她们学会了如何发挥自己的速度优势——“除了没身高,她们能跑,能跳,爆发力强,控球能力强”,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微博]对这批在欧洲联赛中经过锻炼的泰国球员评价极高:“打不乱,全是球油子。”
“中式”思维接受援外观念
据记者了解,土耳其、阿塞拜疆和意大利联赛是国际排坛的顶级联赛,那里有国际排坛最流行的技战术打法、最先进的技术统计环节和医疗康复手段,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运动员大部分都效力其中——欧洲联赛赛季通常从每年11月延续到次年4月,高手们打完联赛,回国再经过包括世界女排大奖赛在内的调整和适应,往往能在夏天的洲际锦标赛和包括奥运会在内的世界大赛中打出最高水平。
上一次中国女排小规模集体赴海外打球还是4年前——冯坤[微博]、杨昊[微博]等接近职业生涯末期的老将,在完成全运会任务后获地方队“恩准”“出国淘金”,但伦敦奥运周期4年间的“奥运紧箍咒”,使得欧洲联赛中全无中国女排球员的身影。
“从排球强国的经验来看,我们的运动员应该走出去。”国际排联前主席魏纪中在观摩亚锦赛期间告诉记者,“年轻球员可以在国内进行基本功方面的训练,但成熟期的队员在国外打球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令人期待的是,如今中国女排教练组的视野更加开阔,自身有过“留洋”经历的郎平并不反对球员到欧洲高水平联赛中接受锻炼:前中国女排队长魏秋月[微博]亚锦赛期间飞往阿塞拜疆,她与该国联赛亚军俱乐部签订了1年合约,亚锦赛之后,中国女排副攻马蕴雯[微博]、接应张磊[微博][微博][微博]也将前往该俱乐部和魏秋月会合,此外,主攻手王一梅[微博]也正在考虑赴土耳其豪门俱乐部效力。
“我支持球员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排球不是我们自己这一亩三分地的事儿,球员需要一个开放的视野,也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排管中心主任潘志琛告诉记者,“球员走出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不光是学习排球技术,还要学习更高层次的体育文化,这也是中国女排复兴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泰国呵叻9月2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