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背后的一手好牌 上海体育迎来硕果累累金秋

2013年09月13日16:12  新民晚报

  (本报特派记者厉苒苒 钟喆 许明 陶邢莹沈阳今日电)桂花飘香,上海体育迎来硕果累累的丰收金秋。在昨天落幕的第十二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共取得45枚金牌、48枚银牌、36.5枚铜牌,共计129.5枚奖牌,2460分总分的好成绩,金牌数、奖牌数都超过上一届全运会。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金牌背后,是上海体育局为全运会打出的一手好牌。匠心独具的出牌思路,以人为本的成才理念,让上海代表团在奖牌丰收的同时,完成了运动成绩有进步、精神文明有进步和运动员全面发展有进步的三个目标。

  感情牌

  在出兵沈阳的上海代表团的队伍中,却不见一张熟悉的脸。就在出征前一周,吴敏霞的突然伤退成为赛场内外最大的新闻。

  伤退源于一个月前的西班牙世游赛,吴敏霞带伤上阵,率领年轻队员为中国跳水赢取世锦赛开门红。回到上海,伤病始终困扰,与上海市体育局沟通后,体育局欣然放行,让金牌选手好好养伤,为未来的世界大赛厚积薄发,这是上海体育的大气胸怀。

  资格赛表现不佳,51岁的老将高娥原本已与全运会擦肩而过。但上海代表团破例给了这位中国飞碟队总教练一个宝贵的参赛席位。用行动感恩回报,正是高娥为上海代表团射下了全运开幕后的第一金。

  心怀眷恋、依依不舍,本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里老将云集。胡斌渊、李辉、陶璐娜、王励勤等等,他们未必个个都有绝对夺冠实力,甚至有些已进入半工作、半训练状态,但出于运动员“寻求完美句号”的天性,市体育局敞开怀抱,让这些曾为上海体育建功立业的老臣了却心愿。

  后勤保障则更多体现在生活的细致。为了让上海全运选手们一饱口福,体育局不但从上海调派厨师赴辽,每天为运动员烹饪佳肴,还与枫泾丁蹄厂合作,给选手送上家乡的味道。一万包真空包装的酱牛肉空运到每个运动队,甚至为他们还调整了3次口味。专供的肉品全部经过兴奋剂检测合格,“美味安全是首要标准。”

  出牌:快乐至上

  “坚决、快乐、团结”,这六字方针诠释了上海代表团的全运感受。在上海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的心中,“快乐至上”应该是所有上海运动员参加全运会时的心态。“只要在过程中努力了,无论什么结果,我们都接受。”李毓毅这话说到运动员们的心坎里。

  在本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的出征目标里,“运动员全面发展有进步”,被视为三大目标之一。“充分尊重运动员个人意愿,充分尊重他们个人运动生涯的选择,是我们对运动员最好的爱护。”李毓毅如此阐释上海体育的创新理念。

  及时解决运动员疾苦,在上海代表团,所有运动队都有自己专属的微信平台。运动员们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微信,与领队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上海运动员快乐参赛的秘诀还在于,代表团对运动员优秀事迹的强力宣传,满满的正能量让上海代表团最终获得本届全运会道德风尚奖,赢下这枚全运特殊的大金牌。

  数字说话

  本届全运会上,上海代表团共有20名运动员、6支运动队获得道德风尚奖。

  上海代表团中,共有党员运动员100名左右,团员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60%。比赛期间,还有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光荣入党。

  希望牌

  或活泼、或沉稳,或幽默、或煽情,全运赛场上,上海运动员的聪慧大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全运会乒乓赛场,已经身为上海市乒羽中心副主任的老将王励勤始终是一个焦点。人们都喜欢叫王励勤“王主任”。虽然是以队员的身份参加全运会,但王励勤更多地是扮演“王政委”的角色。球队里,许昕是世界冠军,但状态一直不稳定。王励勤就想尽办法,找他谈心,用自己的例子和经历激励许昕走出低谷。

  来全运前,王励勤完成了本科升研究生的考试,为自己的转型积极地做各种准备,王励勤坦言,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以运动员身份参加全运会,但绝对不会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全运会。“下一次,我会换个身份出现。”

  出牌:量身定制

  “现在你拼搏,将来你幸福。”这是上海市体育局对运动员作出的承诺。在上海体育管理者的心里,帮助运动员圆事业梦、人生梦,是上海体育创新转型的根本目的。

  从2010年起,上海体育出台一线运动队“一人一规划”工程,为运动员量身定制人生目标。体育局请来教育行家,邀请世界冠军做顾问,制定出一套专为年轻运动员设计的问卷调查。所有运动员在完成初期问卷调查后,都能收到专为自己设计的人生规划,让自己的运动成绩、文化学习、未来发展都有具象目标,做到“各个有保障,各个能落实。”

  针对教练员缺少的软肋,上海体育局还着力打造“百名教练员培训计划”,帮助优秀运动员成功转型。定向培养体育方面的管理人才,孙雯、王励勤、陶璐娜,甚至未来的刘翔、刘子歌都将成为这个计划的受益者。

  数字说话

  2010年,上海有426人次运动员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试。

  截至2011年年底,上海优秀运动队适龄队员获得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为68%以上,大专以上学历人数为100%。

  在上海优秀运动队中,90%以上的运动员都有现在和未来两套职业规划。

  科技牌

  以绝对优势夺冠,这也是徐莉佳全运生涯中的第三枚金牌。走下帆船,笑靥如花的徐莉佳第一个感谢的就是背后的科技团队。

  为了备战全运,去年9月,当徐莉佳还沉浸在伦敦凯旋的喜悦之时,上海队的科研人员就已悄然进驻瓦房店比赛海域。借宿民居、自己开伙,直接把传感器和浮标放在海里……在其他省市尚未开动之前,上海的科研团队硬是花了一个月时间,搜集齐海域内每个时段的洋流、潮汐、风向等信息,为后期的数据分析奠定基础。那时,在做这些的仅上海一家。用帆船队科研专员赵荣善的话说:“我们一直被追赶,从未被超越。”

  科研团队始终都是上海运动员背后的秘密武器。

  一个设有观察窗的微型泳池,运动员在池里游,教练在窗外看,很有几分“大鱼缸”的感觉,这就是建在东方绿舟训练基地的水槽实验室。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动作的精雕细琢便是仰仗水槽帮忙。以两枚金牌结束自己最后一届全运之旅,自由泳选手庞佳颖正是“水槽”受益者之一。在水槽三线速度系统的测试中,她被发现换气时抬头略早,这导致速度损失大。在拿出科学的数据后,教练很快采纳建议,让庞佳颖做出调整。

  autobike(自动自行车)设备则是上海自行车队的秘密武器。这套新设备,外型就似健身房的单车,占地小,功能齐。心率、踏频、蹬踏圆滑度等等,凡是高原大强度集训需要采集的数据、达到的目的,这套设备全能满足。在全运会中夺冠,女子全能赛冠军黄丽以及团体竞速赛冠军钟天使、徐玉蕾不约而同把功劳归于科研的力量。

  出牌:博取众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早就不是新鲜事。但在上海备战全运会的过程中,秘密武器不只运用在赛场,而是从训练一开始就融合了科技元素。“集聚科研人才,建设人才高地。”这是上海体育为未来累积下的财富。

  科研人员全都下到第一线,在与运动队的“亲密接触”中搜集数据,开展项目。“发挥科技优势、财力优势”,弥补人才资源中的劣势,在李毓毅看来,如今的上海体育正朝着“高精尖”路线迈进。

  数字说话

  在本次全运会周期中,上海体科所多了50多名高水平的专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