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第12届全运会回归体育风范 开创一代新风

2013年09月12日16:58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王振宏 蔡拥军 李铮

  >>> 高清图酷 精彩视频 奖牌榜 完全赛程 赛事查询 微博全运

  采自大连老铁山百年灯塔下的全运会圣火,在沈阳奥林匹克中心熊熊燃烧了13天,于12日傍晚缓缓熄灭。而第十二届全运会开创出的一代新风,却一如老铁山那百年灯塔,持续照亮中国体育前进的航程。

  倡导节俭之风,彰显时代进步的胸怀

  没有明星云集、没有绚丽焰火,有的是纸杯的节省使用、有的是旧窗帘的改制……全运村里、竞技场上一个个节俭的小故事,串成了本届全运会节俭的大主题。

  “富民之要,在于节俭。”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辽宁迈进2万亿元GDP俱乐部之时,不再把追求排场作为实力的展示,节俭就真正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追求。

  富民理念为先,才能推崇节俭为实,打破所谓经年的传统,也就顺理成章。于是,改晚上为白天举办开闭幕式,简化冗长繁多的会程,大幅度控制经费支出--种种节俭新风扑面而来。

  全运会橄榄球项目竞委会副主任、沈阳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许晓明说,橄榄球运动员有冰浴的习惯,可购置一台制冰机需要3万元,赛后利用率不高。学校老师找到了制冰厂,一袋冰只要5元钱,就这样,用3000元满足了运动员的需求。花样游泳竞赛委员会集中办公用的电脑、传真机、桌椅、复印机、网络设备等全部自带或借用,没有新购一台。

  节俭于细微处,却不限于“少花钱”。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体育局局长孙永言说,节俭反对的是铺张浪费,严控的是不合理的支出,却不意味着降低标准,减少服务,我们要让财政的每一笔投入都物有所值。

  在媒体村,房间里没有配备沙发,却有畅通的无线网络,使新媒体时代的记者体验到更快捷的通讯。在每一个承办赛事的城市,都建有高标准的全民健身中心;在每一个县区都建有全民健身广场。节俭办全运,就是要把钱投到最需要的地方。

  沈阳体育学院教授程文广说,弘扬体育文化,回归体育风范,有益于全社会的协调和发展。从本届全运会倡导的节俭观看,也不仅仅局限在办会本身,局限在体育本身,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一次升华。

  “力求节俭”的全运新风,在全社会赢得广泛共鸣。“开幕式能这么节俭,我老头子举双手赞成,”家住沈阳市大东区的74岁老人徐军这样说。而参与到节俭中来,更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的引领。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投身志愿服务……已成为辽沈大地普通民众的新追求。

  还体育本色,回归全民共享的体育内涵

  赛场内,近万名运动员的鏖战、拼搏,不断创造运动奇迹;赛场外,上百万沈阳市民进公园、到社区、赴广场,置身58项健身活动当中。精英体育与全民健身共同演绎出一场体育盛宴。

  从这一届全运会开始,竞技体育不再是独幕剧,大众的参与显著增多。一直坚持健身的王健老人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能够来到全运会开幕式上表演。“演出的这些节目都是我们平时在公园锻炼的健身项目,这也真正体现了全民全运的特点。”

  《奥林匹克宪章》强调,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也曾说过:“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

  “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就是本届全运会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好阐释和集中表达。而由18位奥运会冠军和3位冠军教练组成的火炬手阵容,更让观众感叹辽宁体育大省的厚重实力。

  可人们不曾想到的尴尬事实是:辽宁14个市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曾经一度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正是借助“共享全运”的东风,辽宁才有了全民健身的“第一推动力”。在十二运组委会成立不到3年时间里,沈阳全长136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丹东百公里山水相连健步道、营口“八河五山”体育公园陆续建成……随着十二届全运会的盛大启幕,全民健身之路也越走越宽。

  如今,辽宁每个乡镇建有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每个街道建有一个1200平方米以上的健身广场或6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体育活动场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全国中等水平。

  不仅于此,沈阳等城市率先打造“10分钟健身圈”,大大便捷了居民的健身需求。铁西区文体局副局长王彤表示,我们的目的是,小区居民下楼10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处健身场所。

  “共享全运”不能止于全运。据十二运奥体中心田径竞赛委员会新闻处长张清洋介绍,全运会闭幕一周后,沈阳奥体中心场区内、四周广场及配套的综合健身广场、极限运动场地、小型足球场、篮球场和轮滑、小轮车、自行车骑行甬道等多种全民健身户外设施将陆续向市民免费开放,国际化标准的体育专业场馆将成为市民健身的好去处。

  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做大“共享全运”的果实,才能为全国提供样本,才能更持久地影响民众,影响未来。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全运会的转型同样重要

  规则之变,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引起赛场风波,相反,却赢得耳目一新的叫好。本届全运会射击出现了枪手PK,柔道缩短了“一本”得分时间,蹦床增设了高度加分,手球出现了罚球决胜……不是出于限制和制衡,增加的是观赏和公平,这样的改革无疑是大型运动会变革的方向。

  全运会开创新风,归根结底是要开创改革之风,革除积习,再造制度。国家体育总局力推“瘦身”方案,使全运会进一步淡出计划体制色彩。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行业体协在基本队员、参赛条件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再组队参加全运会没有实际意义。这样,本届全运会参赛队伍,比上届减少了8支,参赛运动员减少了1200多人。

  人口红利日渐衰减、资源能源约束日趋增大……在国家经济社会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的“战略关口”,全运会该怎样转型瘦身,该怎样走向低碳、绿色?不能不成为一个思考的命题。伴随着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大工业时代追求大而全、多而广的办会模式,必然要进行调整。

  为此,十二届全运会不但有了时长104分钟开幕式、48分钟闭幕式,这样简约、简朴的仪式。在全运村,也处处渗透出绿色、环保的用心。并不起眼的餐具成了节能减排的代表作,这些用秸秆制成的一次性餐具省却了洗涤污染和木材耗费,并由专门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程文广说,“不应当把体育简单划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实际上,当代体育应当是一个集健康、娱乐、观赏、教育及情感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它所承载的要远远大于竞技与健身,更应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的传播者。(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